7月23日,在伊拉克北部重镇基尔库克市,一名警察在一处炸弹爆炸现场警戒。新华社/路透
伊拉克多地遭恐怖袭击280多人伤亡
新华社巴格达7月23日电(记者张宁)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4个省份23日发生约30起袭击事件,目前已造成近80人死亡,另有200多人受伤。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区及周边地区当天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总共导致31人死亡、100多人受伤。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内政部官员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距离巴格达约30公里的塔季地区当天发生一起汽车炸弹和两起路边炸弹袭击事件,共导致16人死亡、46人受伤,同时造成一些建筑物和车辆损坏。
这名官员说,巴格达东北城区侯赛尼亚一处十字路口当天发生一起汽车炸弹袭击,导致3人死亡、31人受伤。此后,在什叶派聚居的“萨德尔城”一家餐馆外又发生一起汽车炸弹袭击,至少导致12人死亡、38人受伤,袭击同时造成餐馆和附近多家店铺以及多辆汽车损毁。
伊拉克中部的萨拉赫丁省23日也发生一系列袭击事件,最严重的一起发生在杜卢亚镇外一个村庄。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萨拉赫丁省警官接受新华社电话采访时说,不明身份武装人员向驻扎在该村的伊拉克军队发动进攻,使用了迫击炮、火箭筒等武器,导致1名军官和14名士兵死亡。袭击者伤亡情况不详。
同一天,该省萨迈拉市城郊一个村庄的安全检查哨卡遭枪手袭击,驻守该哨卡的亲政府武装组织“觉醒委员会”成员与枪手交火,交火中“觉醒委员会”两人死亡、1人受伤。此外,萨拉赫丁省当天还有一名警官住宅遭炸弹袭击,导致他的4名家人受伤。
在伊拉克北部的基尔库克省,23日总共发生7起汽车炸弹和5起路边炸弹袭击事件,共导致11人死亡、35人受伤。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当地警官告诉新华社记者,发生在该省首府基尔库克市的5起爆炸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很可能经过策划和协调。袭击目标包括政府机构、警察局、加油站和市场。
在东部迪亚拉省,23日也发生多起炸弹袭击事件,至少导致13人死亡、48人受伤。该省米格达迪耶市市长扎伊德·易卜拉欣在接受新华社电话采访时说,3起摩托车炸弹袭击几乎同时在该市市区3条主要街道发生,这表明实施者经过周密策划与准备。这3起摩托车炸弹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又几乎同时发生了3起汽车炸弹和一起路边炸弹袭击。
迪亚拉省与伊朗接壤,其居民多为逊尼派穆斯林,多年来是“基地”组织和伊拉克反政府武装较活跃的地区。
伊拉克南部卡迪西亚省首府迪瓦尼耶市23日发生一起汽车炸弹爆炸事件,导致4人死亡、36人受伤。
目前尚无任何组织或个人声称制造上述袭击事件。由于部分伤者伤势严重,死亡人数还可能上升。
23日是伊拉克进入斋月后连续第二天在全国范围发生多起恐怖袭击。22日,该国多地遭遇恐怖袭击,共造成100多人死伤。
伊拉克“基地”阴影重现令人忧
新华社记者 张 宁
伊拉克进入斋月后,22日和23日连续两天在全国范围内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目前累计约300人死伤。
新一波恐怖袭击显露出事先周密策划的迹象,带有明显“基地”组织特征,表明该组织在伊卷土重来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此次“基地”组织可谓“宣而后战”——在22日的连环恐怖袭击发生后,“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在互联网上宣称,这是代号“破壁”的新攻势,主要袭击目标为伊执法司法人员和军警,目的是解救在伊拉克入狱的“兄弟”。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基地”组织与伊拉克反政府武装联手开展反美斗争,实力大增,声势看涨;然而,2008年起,由于这一组织一再袭击平民目标,招致反感,不少伊地方武装转而加入美军和政府军一方,其后“基地”实力逐渐被削弱。
但从“破壁”的声势来看,世人恐怕需要对“基地”在伊势力重新进行评估。这一切表明袭击是在有系统地协调和指挥下进行。
中东动荡以来,“基地”组织在也门和北非部分地区攻城掠地,势力迅速抬头。此次,伊拉克“基地”阴影重现,令人对伊拉克和中东反恐安全局势,再添新忧。
(据新华社巴格达7月23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朱宇鲲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宁县米桥乡红星村。提起这些年村庄的巨变,乡亲们说,红星村能有今天的新模样,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