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大型纪录片魅力四川第二集解说词年早春四川省巴中米仓

来源:四川日报 2012-10-11 17:42   https://www.yybnet.net/

(大型纪录片《魅力四川》第二集解说词)

2012年早春,四川省巴中米仓山区,一群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考古界专家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平静。淹没于荒烟蔓草间多年的米仓古道,迎来了它的探访者。

米仓古道,三大古蜀道之一,始建于秦末汉初,距今2000多年,因穿越米仓山而得名。作为沟通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重要通道,它将被高山幽谷所阻隔的四川盆地与陕西关中平原连接起来。

对米仓古道的探寻,丰富着专家对蜀道的认知。这些蜀道,南起成都,过广汉、梓潼,经广元而出川,穿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让成都平原的富庶,声名远播。

然而,天府之国有迹可循的身世,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还只能追溯到2000多年前,在更早的岁月中,这里则是神话和传说中的世界。悬挂在历史星空中的巨大谜团,让考古学家们为之神往。一切的改变,来自2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发现。

1986年的盛夏时节,在广汉月亮湾农村,一个被当地人称为“三星堆”的土堆附近,农民们正在取土烧砖。突然,一些他们从未见过的散碎玉片出现在土层中。闻讯后,四川省考古研究所的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很快,一个形状奇异的人头像出现在土层中。

1986年7月19日,激动人心的考古发掘就此开始了。随之而来的发掘中,各种令人惊惧的人头像像传说中的天神接踵出现。它们奇怪的形象,令见多识广的考古人员也不知所措,仿佛置身在迷幻的梦境中。

在那个炎热的夏季,广汉田野中的发掘一直持续到当年的9月17日。

在田野中的每时每刻,考古队员几乎都处在巨大的惊愕和兴奋中,他们隐隐感到,酷热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在改变着什么,在这一切的后面,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就要出现了。

距离发掘11年后,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在遗址旁修建起来,那些奇特的出土器物展现在公众面前。在每一个参观者眼中,它们都透着难以言状的神秘。人们对这些神奇怪异的器物做出种种猜测和想象。

考古学家相信,这一切的后面有一个庞大的隐秘世界。三星堆的出土器物很快就令全世界震惊,国际媒体和研究者将这次发现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玛雅文明相提并论,将它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对于1986年的那次重大发掘,后来的考古发掘报告称:发掘出青铜器、玉器、金器、陶器、石器、象牙等文物1000余件,并根据发掘处地名,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这就是传说中的“三星堆”,如今,它只剩下半个残堆。它曾经因为3个巨大的土堆形似星辰而得名。1986年的重大发现之后,紧临“三星堆”残堆,在过去漫长的时光中,在3个土堆四周,许多远古器物被村民们屡屡发现。这个范围远及广汉县南兴镇和三星镇5个村落,达12平方千米的地域内,是广袤的成都平原的北沿。成都平原是由岷江和沱江水系冲积出的巨大平原,因为有丰富的水滋润,这里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乡村与城市的历史都与繁华、富庶连在一起,许多王朝的遗韵存留至今。

在20世纪的河南殷墟考古中,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来自于对出土甲骨文的解读,这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研究者在已识读的数千个文字中,发现了大量的“蜀”字,他们认为,这些象形的组合,是眼睛和桑蚕的形态。神话般的古史中,蜀人正是养野蚕的纵目人。而在当时,由于考古证据的缺乏,有关长江上游这个古国的一切仍是幻影。

当年殷墟的发现,与后来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确立了当时学术界黄河流域为中华文明源头的观点。

然而,20世纪70年代初,在长江下游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村,考古学家发现了比黄河流域“仰韶文化”还要早1000多年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而距离“河姆渡”遗址不远的“良渚文化”的发现,以及20世纪中晚期,在长江中游令人瞩目的古遗存的发现,使人们开始关注中华文明的多种起源问题,只是在长江上游,人们对文明的寻找仍然没有结果。

1986年的那次发掘是“三星堆”遗址历次发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发现就在这个过程中呈现——两个被称为祭祀坑的土坑惊天动地。此时,考古学家已在这片原野上苦苦寻觅了半个世纪。

林向(考古学家):到了1986年的时候,应该说是空前地、大规模地一次发掘。整个的线给它理起来了,几千年的历史都一层层地找出来了。

青铜纵目面具,高65厘米,宽138厘米。

20年多前,形象奇异的青铜面具的出土,使数千年前的一个神秘古国变得可以触摸。这些出土器物的主人生活在与黄河流域的商朝人几乎相同的时代。在古史中,秦灭巴蜀以前的四川一直被认为是“蛮夷之地”,“三星堆”人突如其来的高贵文明,在我们今天看来仍不可思议。

3000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已经拥有非凡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冶炼铸造术,在他们周围的山脉河流中,蕴含着丰富的金属矿藏。这些人用青铜铸出自己看到的和想象中的一切,并赋予它们神性的色彩和理想的光晕。“三星堆”遗存中另一个让世界震惊的是出土的大量金器,它们的数量、形制和器物的体积在中国相同时期的考古史上绝无仅有。

公元前3000年时埃及国王陵墓里面的金面具和金杖,是古埃及神权和王权的最高体现。“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器与之极其相似。

金手杖上含义诡秘的图案,可能同样代表着宗教和神权。

金面罩使青铜像更加肃穆和高贵。

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者们对早期国家的界定包含着一个重要因素,即政治和宗教双重身份领袖的出现。而在三星堆,除了文化来源的谜团,这些器物本身就印证着长江上游那个文明古国的存在。然而,最初的古蜀国人究竟来自何方?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形象和命运?

刘少匆是一名编剧,从小生长在三星堆旁,在他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爆出的惊天秘密,使他对自己的家族和血统产生了种种挥之不去的联想和情结。

在刘少匆所供职的剧院中,他看到了现实中的“纵目”人。这些人在特定的时空中将自己的形象强调夸张成想象中的各种人物,也包括鬼神。这是源于当地的一种古老戏剧——川剧。此外,还有来自于地域、历史和民俗的形象联想。这当中,也许就包含着真相。

古老的巫术仪式在今天岷江上游的羌寨中依然存在。巫师们戴着各种头饰和面饰唱经,唱经的内容正是羌族人的创世史诗,学者们从中发现与古蜀历史的惊人吻合之处。

按照史籍的记录,远古蜀国共有5代国王:蚕丛、百灌、鱼凫、杜宇、开明。蚕丛氏兴起于蜀山,也就是今天的岷山。刘少匆认为在现存的属于氐羌族系后代的藏人、羌人和彝人中能找到与“三星堆”面具形象相关的蛛丝马迹。他的脑中浮现出从青铜面具到古羌人后裔,再从古羌人、古蜀人回到青铜面具之间若隐若现的逻辑。

段渝(历史学家):从地理环境、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来看,岷江上游这块,“蚕丛氏”的先民是羌族,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在距离“三星堆”博物馆富于现代色彩的建筑物咫尺之遥的鸭子河中,古老的图画仍然保留至今。

每年的夏季,周边的渔人都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河中捕鱼。这种捕鱼的水禽被当地人称为“鱼老鸹”,因为它全身乌黑,目光如电,又被称为“乌鬼”。

在博物馆中,人们看到了大量长着“乌鬼”一样长喙的青铜鸟的形象,它们在“三星堆”的古国中如此密集地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这些鸟的形象被专家认为与古蜀国第三代君王鱼凫氏关系密切。在他们看来,古文献中“鱼凫”的字面含义,就是今天用于捕鱼的“乌鬼”。鱼凫氏与蚕丛氏一样,都是来自岷江流域的部族,鱼凫或许是蚕丛的分支,他们早期可能在岷江与平原的交汇处渔猎,之后进入平原的大片湖沼进行捕捞。在泛神的远古,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鱼凫鸟,成为他们重要的神氏之一。

对古蜀最后王朝的研究,在20世纪已取得成果。开明王朝的时代,相当于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2000年,从成都市中心出土的“开明”王朝王族船棺葬群,为这个王朝的历史划上了较为完整的句号。

然而,在“三星堆”器物与“开明”王朝的器物间,专家们找不到内容和形式上的承接关系。他们认为,中间的缺环可能是古蜀王朝第4代中的“杜宇”时代,这就是“三星堆”古国消失后的那段空白吗?

2001年的春天,在距离广汉“三星堆”遗址40多千米远的成都市郊,一座建筑工程的施工,带出了惊人的秘密。渐渐地,一个埋在地下的巨大王国遗址出现了。根据发掘地点的名称,这里被命名为“金沙”遗址。遗址中不断出土的器物,令发掘者惊叹。这些器物凝固的造型和线条让一段失落的历史渐渐清晰。

这些总重量达一吨的出土器物,仅仅来自遗址的一角。

这里的青铜人像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有着相同的手势,金冠带上的图案与“三星堆”金手杖上的图案极其相似,它们是鱼、鸟和人。

从金沙遗址中出土的黄金面罩与“三星堆”青铜像上的金面罩风格几近一致。“三星堆”古国中的太阳轮,在这里被另一种形式代替,但它们可能表达着某种相同的精神。最重要的发现,来自一只具有长江下游“良渚文化”风格的玉琮,它使我们相信,远古的长江早已是人类文明的通道。

金沙遗址与杜宇王朝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很可能就是古蜀王朝序列中那缺失的一环。

这些来自远古的神圣器物,仍被供奉在庙堂般的博物馆中。后人为它们所在的时代做出定义:3000到4000年前,这里有中国长江流域唯一的文明古国和青铜盛世。几百年后,长江中、下游才进入真正的古代城市文明。正如学者所言:“如果没有对巴蜀文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

金沙流韵,千年岁月,所带给人们的惊喜和震撼,尚不限于此。这里浮现出古蜀文明最初的脉络,也复原出神秘的蜀道上,那些更为遥远的身影。

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发掘中,大量风格奇特的青铜器,和有着古埃及风格的黄金权杖,让人充满想象。数量巨大的象牙和来自印度洋的海贝,透露出温情有趣的生活和古蜀人范围广泛的商贸活动。

1993年,奥地利考古学家在一具古埃及女性木乃伊头发中,发现了一块产自蜀地的丝绸。它被确认产自周围高山环峙的四川盆地,年代正相当于古蜀王朝时期。

原来,他们早就已经行走在崇山峻岭之间,脚步虽然异常艰辛,却已经绵延至西亚、中亚和埃及。古蜀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早在3000年前,就实现了它们的相遇。

在今天四川省广元市的明月峡,仍有一段保存完好的前秦古栈道。在远古的青铜岁月,悬崖峭壁上的桩孔,只能依靠人工用金属来开凿。

漫长的古道,延续着文明,也烙印出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

这是一件陈列在联合国总部的雕塑,一条铁路在崇山峻岭之间穿越。这不是一条普通的铁路,联合国将这条铁路和美国的登月、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起并列为人类20世纪的三项伟大杰作。它就是成昆铁路。

它是人类铁路史上最艰巨的工程,全线修建各种桥梁991座,隧道427座,平均每1.7公里就有1座桥,每2.5公里就有1条隧道。这一个个数据,将最初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如今,最新的数字给未来带来了无限的空间,建设中的成昆高铁,成为南向出川最重要、最快捷的通道。通车后,从成都到昆明仅仅需要3个小时。

3000年前,蜀地先民突破高山、跨越幽谷,将四川盆地和外界艰难地连在了一起;3000年后,一个将四川与世界相融合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将蜀道变成了通途。

已不再是蜀道上的马蹄声声,不再是盘山小路的辙印深深……千年蜀道,完成了从古至今的嬗变,裹挟着天府之国的历史与文明,带来了全新的想象、全新的期待。

今(11)日20时-20时30分,央视9套纪录片频道将播出第三集 《五彩年轮》,以天造四川为结构线索,通过九寨沟、黄龙等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捕捉四川俯拾皆是的俊美风光,展示神奇自然对蜀地的慷慨馈赠,并通过大熊猫保护以及对自然遗产的相关解读,向观众最直接地呈现四川的自然魅力。

新闻推荐

多让群众亲近本土文化 发展要有限有禁

让优秀本土文化覆盖全省人民□自贡市自流井区民政局刘弈欧应提高全川人民对四川本土文化的认同度。如果本地人对自己本土文化都不了解,谈何宣传弘扬?四川文化博大深厚,但遗憾的是,大部分老百姓却没能...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大型纪录片魅力四川第二集解说词年早春四川省巴中米仓)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