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辉 特约记者 魏代峰
莒县绿芦笋:蔬菜中的无冕之王
绿芦笋原产于地中海东岸及小亚细亚,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因其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且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蔬菜,这在越来越强调健康和保健的今天,已为更多的国内外消费者接受和喜欢。绿芦笋以嫩茎供食用,质地鲜嫩,风味鲜美,柔嫩可口。除了能佐餐、增食欲、助消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外,因含有较多的天门冬酰胺、天门冬氨酸及其他多种舀体皂甙物质,对心血管病、水肿、膀胱等疾病均有疗效,此外还是典型的抗癌食品。因而,绿芦笋已成为药食兼具的蔬菜之一,这也是它能在世界上大面积种植,并畅销不衰的重要原因。在国际市场上,绿芦笋被人们推崇为“蔬菜之王”。
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莒县培植出来的绿芦笋其本身所含有的23种营养成份均较同类偏高。优良独特的品质铸就了其在市场中非常强劲的竞争优势,每年的产出供不应求,广受消费者欢迎。在莒县最顶峰的种植时期,莒县绿芦笋的种植面积达到1万余亩。
4月20日,记者来到芦笋飘香的莒县,对“莒县绿芦笋”这一与该县大姜、丹参并称“莒县三珍”的地方重磅品牌展开深入采访。通过采访和调研,关于“莒县绿芦笋”的整体印象和轮廓,得以幻化清晰……
中国从清代开始栽培芦笋,因采摘方式上有挖取和剪取的不同方,也导致了收获的芦笋会有白、绿之分。莒县盛产的为绿芦笋。“绿芦笋、白芦笋,吃了防癌又强身”,这个朗朗上口的的俗语,在种植历史已有30余年的莒县大地广为流传。
一根一美元:老外都吃不起的“富贵菜”
过去,由于缺少必要的保鲜和加工手段,生产出的绿芦笋只能在国内销售。而且,因为吃起来稍稍带有一点涩腥的味儿,所以国内有些消费者并不是特别喜欢,销量有限,价格偏低。价格低的时候,有些农户将卖不了的绿芦笋用热水杀青,晒干作为冬天的干菜食用,这种加工法,要20斤鲜绿芦笋才能晒出一斤绿芦笋干。即便是这样,仍然卖不上钱。用老百姓的话说“卖不上钱,吃着没味,扔了可惜”。
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产品外贸出口激增,因为有了广博的国际消费空间,大量需求使绿芦笋一下身价倍增,原本几毛钱一斤的东西,一下子到了十几元一斤。在最顶峰的时候,莒县绿芦笋的企业收购价格到了27元一公斤,出口价格到了一吨5000多美元。在国外市场上的零售价格达到了150多元人民币一斤。如果按照每20根绿芦笋500克来算的话,每根绿芦笋的价格达到1美元,算来令人瞠目结舌。其实在国外,这样价格的绿芦笋,算是最顶级的高档菜了,也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消费得起的。“只有收入在中产以上的国外消费者才有经济能力消费我们的绿芦笋,中等以下收入的外国人是吃不起这种菜的。”常年经销莒县绿芦笋出口生意的莒县新辰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东告诉记者。
出口占全国70%:农民和企业增收的“绿色”金条
绿芦笋产地在莒县,市场也在莒县。
“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的愈加重视,绿芦笋作为食药同源的特色菜品,正越来越多地走上寻常百姓餐桌。”王晓东副总经理告诉记者。
“一亩芦笋一年可分春笋和夏笋收获两茬,总产量在800到1000公斤之间,天气暖和的话产量还会多一点。按平均每公斤20元来算的话,每亩经济效益在1.6万到2万之间,像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在家种植绿芦笋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莒县小店镇庞垛庄村65岁的庞老汉边忙活边向记者介绍。
顶峰时期,莒县本地产出的绿芦笋可满足全国出口总量的40%。但随着这一产业不断壮大,莒县的蔬菜仓储和芦笋加工能力都大幅提高。“加工好的绿芦笋保存2年没问题,像我们新辰公司的最高储存能力可以达到6000吨”,王晓东说。“目前我们全县20多家绿芦笋出口企业全年的出口量在 7000-8000吨之间,最高的时候达到15000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0%以上。”莒县绿芦笋经过分级、清洗、漂烫、冷却、速冻等多道工序加工后,远销日本、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地,深受国外消费者欢迎。
另据记者了解,莒县由于受绿芦笋每10到15年为一个生长周期,到期必须换茬隔年才能收获的影响,目前有很多芦笋地正处在换茬导致的产出“真空期”,莒县眼下并不具备这么大的产出供应能力。“目前我们主要靠自己在小店镇金墩村种植的500亩绿色基地,并通过向农户进行收购来实现原料供应,其他我们绝大部分依靠从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引进,要不然我们的出口供应就会跟不上。”王晓东告诉记者。
市场价格好、发展前景大,莒县绿芦笋成就了一个大市场,也真正让其成为了农民和企业增收的“绿色金条”。
绿芦笋“腰杆”硬起来:地理商标功不可没
做大,还要做强。
市场经济下的今天,要想让自己的产品在同行竞争中独树一帜,必须具备两个硬件:一是可靠的产品质量和数量;二是过硬的品牌形象。
在质量好、产量高的基础上,为切实帮扶莒县绿芦笋成为一个堂堂正正、有名有号的大品牌,莒县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金立胜,认真按照省、市工商局大力实施“商标战略”的工作号召,在经过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及时瞄准这一产业发展虚位,深入调研,总结并提炼出了《莒县工商局关于提升和壮大莒县绿芦笋品牌知名度促进莒县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的论证报告,得到县领导高度肯定。2011年3月21日,“莒县绿芦笋”顺利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审查,依法成为享有原产地保护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在全国绿芦笋市场具备很高的知名度。
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来,莒县绿芦笋逐渐成为市场销售中的一个王牌,还带动和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莒县绿芦笋\’的知名度现在越来越高,原来那些不值钱的绿芦笋下角料,正在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我现在用加工下来的比较细的一些芦笋芽,炒制加工成芦笋茶,一斤可以卖到300多元,可以说是供不应求。”莒县小店镇金墩村个体经营业主李兆贤开心地说。
新闻推荐
婉君表妹 很多人感叹“物价飞涨,工资不见涨”、“收入过万仍不够花”……到底要月入多少,我们才真正有“幸福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人们的不安全感很大程度是由于对生存现状的担忧,最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