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中水回用试点项目陆续投用,启动双流“中水”利用探索——
□上官宇翔 本报记者 蒋君芳
尽管还没看到正式下发的文件,双流县水务局党组副书记、党委书记杨军对近日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查的《成都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已有耳闻,“条例中,不少规定都涉及到再生水的推广和利用,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利好消息。”
再生水也被称为中水。早在2011年,双流县就以东升、华阳、航空港中水回用项目为试点,探索中水的开发利用,分别新建1个3000吨/日、2个1000吨/日的中水生产系统。去年三个项目陆续投入运行,解决了三个片区的市政道路降尘、绿化等用水需求,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缓解了城市供水压力。“在中水推广与利用的这条路上,我们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但却仍面临着许多困难。”杨军坦言。
3个项目每年可节约上百万吨水
每天下午3点过,双流县桂溪环卫工作人员白全文就会驾驶洒水车,驶过一个个消防栓,来到指定的双流航空港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项目基地“填货”。
对白全文而言,舍近求远,只是比往常多费些时间。但对双流而言,实现这个“变化”需要很大的决心和魄力。
东升、华阳、航空港中水回用项目分别采用政府投资建设及BOT建设模式,共投资约1400万元,项目建成后交由专业运营公司托管运行。目前每天能够生产中水5000吨,根据工艺不同,平均每吨水制水成本约0.8—1.0元。再加之前期建设投入,中水市政回用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为啥双流要干一件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的事?“主要是针对当前越来越严峻的缺水形势。”杨军介绍,近年来,随着天府新区建设和双流“两化互动”的加快,该县用水量急剧增加,以至每天都要从成都市购买6万吨-8万吨水才能满足全县用水需求。
“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又存在浪费现象,比如完全可以使用中水的市政道路降尘、绿化却一直使用自来水。用水缺口的问题逼着我们去正视这个矛盾。”杨军说,已投用的3个中水回用项目每年可为双流节约100多万吨自来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来水供需矛盾。
中水生产规模背后诸多“无奈”
服务于双流主城区的东升污水处理厂,每天能够生产3000吨中水,但对于该厂每天处理5万吨的污水能力而言,这个数据占比不到10%。
既然要提高中水利用率,为何不在生产环节就尽最大限度提高生产能力?
“规划项目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当时全县的中水需求量。市政工程用水量一天大概在5000吨,所以中水生产多了也没地方使用。”双流县排管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双流中水的使用范围基本局限在市政工程方面。
实际上,中水的利用范围远不止于此。在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都大量的使用中水。
记者了解到,在双流,阻碍中水应用的是管道限制。“现在的中水在入户上存在很大障碍,自来水管网的铺设已经基本成型,如果进行规划铺设中水管网,这不仅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还会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正常发展带来不小影响。”而让老百姓自己承担运输成本到指定的污水处理厂取用中水是不太现实的。
专家建议
再生水利用需借行政手段
“提高自来水价格是关键之一。”从事污水处理行业多年的邓家清一直在关注中水回用,“自来水价格偏低,导致中水与自来水的价格差并不明显,整个社会利用中水的动力就会弱很多。”
他认为,再生水应用带来的更多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政府应该是城市再生水利用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通过必要的立法和行政手段贯彻实施再生水利用的一系列策略,“日前通过的《成都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对再生水的利用和开发做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希望有更多具体实施性的细则出台,以从政策层面推动中水利用。”
新闻推荐
上班时间打麻将驾公车接送孩子据新华社西宁11月6日电(记者马勇)中共青海省纪委通报了六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问题,多名公职人员受到查处。六起典型问题为:2013年1月,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