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共邦:育苗产业领头雁
罗共邦:育苗产业领头雁
本报记者 周者军
通 讯 员 魏亚旭
在徽县,提起苗木产业,大家都知道高桥乡黑松村是著名的示范村,而黑松村的苗木产业带头人就是村党支部书记罗共邦。
黑松村位于徽县北部山区,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9℃,属高寒阴湿丘陵地区。多年来,村上群众种粮为生,靠天吃饭,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2000年,35岁的罗共邦被推选为黑松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罗共邦栽植过木耳,也算是小有成就,可看着一棵棵碗口粗的树毁在自己手上,整片林地不复存在时,他心疼了,同样是赚钱,为什么非要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天水林科所的苗圃效益很好,于是,就以每株2-3分钱的价格购进了十万株,没想到,1年后每株卖到了2-3角钱的好价钱,他彻底动了心,迈出了发展苗木繁育的路子,实现了向绿色播种者的华丽转身。
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受技术条件限制,只能移栽成品苗木,受市场行情影响,价格波动很大。可生性倔强的他不甘心,开始尝试自己育苗。下种、保苗、封草、保墒……无论哪个环节都不敢出问题,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可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依然是种一茬,失败一次。
可罗共邦没有气馁,认真总结失败原因,硬是靠着不服输的勇气,培育出了一株株希望的小苗,并且逐渐开始盈利。
看着罗共邦搞苗木繁育获得效益,方圆十里八乡的群众都来取经,他也总是耐心仔细地帮助大家解决遇到的问题,从刚起步时的资金扶持,到下种、管护、销售,几乎是一条龙服务。谁家的苗子出现问题,他总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为了把苗木繁育变为乡亲们致富的朝阳产业,罗共邦多方奔走,认真考察,组织群众把育苗产业从单一的生态树种向生态树种、经济树种和城市绿化树种3个方向发展,由生态小苗向定植绿化大苗转变。目前,繁育品种扩大到了落叶松、白皮松、核桃、板栗、七叶树等16个品种,极大地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树苗收获了,最愁的就是销售。面对销路不畅的状况,罗共邦多次自掏腰包北上东北、南下云贵,拓展苗木销售渠道。目前,已与内蒙古、山东、四川等10多个省份及周边县市建立了固定的营销网络,形成了订单销售的良好局面。近年来,罗共邦帮助乡亲们销售树苗2亿多株。
为加大对苗农的支持,罗共邦组织成立了“徽县共邦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去年,黑松村育苗面积已达2200亩,出圃苗木1640亩,创经济收入3550万元,户亩均收入2万元以上。
新闻推荐
苏学锋科学养羊拓富路苏学锋科学养羊拓富路本报记者先朝阳本报通讯员文璟最近,环县山城乡农民苏学锋夫妇格外忙碌,除了喂羊,还要给慕名前来“取经”的养殖户传授经验。苏学锋是山城乡薛塬村北渠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