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压岁钱、庙会、年夜饭……过去的几千年中,传统的春节民俗绵延至今,并通过自下而上的表现形式表达了人们内在的情感需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保持这些传统风俗的同时,也给节日注入了一些新元素,形成了新民俗。
①全民看春晚
每年的除夕之夜,家人一起看春节晚会,几乎成为大多数家庭的第一选择,也是很多人挥之不去的一份“过年”情结。从1983年开始,春晚陪伴着中国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的除夕之夜,春晚辞旧迎新也就变成了一种新的“守岁”方式。
②短信微博电子邮件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过去拜年大多亲自上门拜访或互赠贺年卡片等形式,东家进西家出、七大姑八大姨的,在春节期间走上一圈,让人们在这种走亲访友中体会年节的祥和、热闹。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近几年来,春节期间以短信、微博或者电子邮件拜年日渐成为主流。
③庙会发展多元化
买年货、品小吃、赏民俗要想寻年味,还得逛庙会。在北京地区,春节期间的庙会活动已经恢复了三十多年,除了以京味儿为特色的传统庙会,现在的庙会活动还出现了很多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具有观赏性的特色项目,呈现出了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④烟花爆竹燃放量减少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春节有“开门爆竹”的说法。爆竹的起源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不过,近几年来统计发现烟花爆竹的燃放量逐年减少,由于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很多市民有意识地减少燃放量,应该说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⑤年夜饭饭店吃
近年来,在外吃年夜饭已渐成时尚。作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餐饭,年夜饭以辞旧迎新之名,全家男女老少围炉而坐,其乐融融。“方便、省事儿”是许多人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的主要理由。
⑥中国年走向世界
在国际化大背景下,中国的春节已经随着国人在全世界各地生活、工作而跨越了国界,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们喜爱的节日。在美国、菲律宾、新加坡、巴黎、伦敦等地,中国的春节被定为合法节日,春节期间洛杉矶的唐人街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舞狮舞龙表演,创造节日喜庆的氛围。
⑦晚辈给长辈压岁钱
按照习俗,吃过年夜饭,就发压岁钱,这是孩子们新年最盼望的礼物。和传统习俗反其道而行之的,是近些年来在不少城市兴起的晚辈给长辈压岁钱。春节期间给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压岁钱,既能表达感恩之心,这也是传统春节文化的核心,又体现了孩子对老人的敬畏之心,唤起了人们的尊老意识。
⑧出国外地旅游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春节本来应该是不远万里回家团圆的日子,可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春节期间出门旅游,这成为春节期间的一大新民俗。
⑨租友回家过年
过年回家,体验亲情,是在外漂泊的年轻人的企盼。而家中父母则希望,年龄渐长的子女早日带回“另一半”。为了应对父母关于婚姻大事的嘱咐和唠叨,近些年来,在春节期间租个“男友”或“女友”回家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⑩反向过年兴起
车票难买、假期短暂等现实困难常常阻止了外地打拼年轻人回家的脚步。于是,不少异乡儿女们有了一个新的选择,接父母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这些年来,“反向过年”——父母们选择到儿女们家里过年的新年俗悄然兴起。
(综 合)
新闻推荐
材料:鸡肉、虾仁、猪腿肉各100克,豆腐皮两张,竹笋一个,香菇四朵,胡萝卜三分之一个;姜和葱适量,蛋清一个,鸡汤半碗;盐、胡椒粉、葱油、蚝油、老抽适量,火腿碎、胡萝卜碎、香菜碎适量,水淀粉一汤匙,香油半茶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