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陈丹燕:致我们心中永远的少女

来源:安徽商报 2016-09-11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唐玉霞﹙记者,现居芜湖﹚

少女时代,我家有个熟识的叔叔在邮电局工作,他家里订阅了大量的《儿童文学》《少年文艺》,顺带说一句,他的二儿子和我一直是同班同学,学习非常好,我们去他家成垛地借《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他们家把读过的书五本一垛装订起来。那个男孩子在家里做附加题,看到我,他爸爸想当然地拿过纸笔,要我解题给他儿子看。我看天书一样看着附加题,真是囧。

最初读陈丹燕就是在《儿童文学》上,她的文字风格和其他女作家,包括后来写《乱世佳人》的黄蓓佳都不一样,耽美、文艺,草叶上露水的晶莹和蓓蕾初绽的清新,对于我这样一个在粗糙生活里敏感存在的人,陈丹燕契合了我内心深处的诗意与窘迫,陈丹燕笔下的少女,总是这样敏感地纠结着。“不在年轻的时候临摹成熟,也不在成熟之时假装年轻”。这是陈丹燕自己说的。柔和的阳光质地、青葱的青草颜色,还有少女时代痱子粉和花露水的气息,健康的美好又是小心翼翼的。我抱着书,从小镇溜光水滑的青石板上走过,爬山虎将路边幽深的巷子遮蔽得密不透风,巷子口青石垒成的垃圾堆,穿着补丁褂子的女人倒完垃圾,将粪箕在青石上使劲磕,声音刺耳……我是不是有点陈丹燕的腔调?我已经不太记得陈丹燕早年的腔调,可是我清楚记得她笔下女孩子的纤细、敏感,这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令人自卑。

工作之后,我读陈丹燕比较多的是《上海文学》《海上文坛》,海派文化的集萃地。做读书版编辑的时候,每一期要用一本书的封面做刊头,最喜欢陈丹燕的《独自狂舞》,白色封面上,一个简笔的绿衣蓝裙少女的背影,优雅简洁,这是我到现在都喜欢的风格。《独自狂舞》是陈丹燕爱情三部曲之一。这三部曲我都买了,读了,以那时候我已然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心情去读,还是很沉溺。有点羞于承认,就像陪闺女去看《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很粗糙的片子,可是很长时间我都试图从中找到某些不谋而合的情绪。我的心中,一直住着一个少女,她被生活囚禁在内心深处,没有机会走出去,却也没有机会长大,她和陈丹燕笔下的那些女孩子一样,脸色苍白,内心骄傲,古典地苦闷着。

这样的人,一定不会只有我。

走偶像路子的演员,迟早要转向实力派。写青春题材的作家也是这样,过了某个阶段,皱褶的脸上青春的绯红消退。如果一定要强作红颜,不是晒伤的高原红,只好涂脂抹粉。陈丹燕从校园文学的创作发展到青春题材,还是一种在路上。到二十世纪末随着《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问世,她成为一位海派文化的记录者。很多人不记得《我心狂野》中的女主人公简宁,但是一定记得那个真实存在过的郭家大小姐碧西,一个上海金枝玉叶曲折坚韧的人生。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不接地气的,陈丹燕的青春故事放大了细枝末节的感官。到这里,感觉成为柔软湿润的部分,陈丹燕的文字有了干燥的呛人的烟火气息。已经贴近了,贴得很近了,陈丹燕和她笔下的生活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她的温婉和雅致,过滤了生活里最不堪最惨痛的部分,即使是《上海的红颜遗事》里,上官云珠的女儿姚姚,在特殊年代里惨烈的一页,这是一种局限,也是一种能力和坚持。这让陈丹燕的文字缺乏深度,但是有温度。我喜欢这避而不谈的温度。

陈丹燕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她从来不讲大道理,似乎没有道理可讲,又似乎她不晓得那些道理,只是跟着主观感觉去走。“上海书写”是陈丹燕创作中一个丰富的存在,也是陈丹燕文学创作中最为深刻的部分。上海这座城市契合了陈丹燕浓厚的怀旧情感,陈丹燕也赋予了她笔下上海温婉与坚韧的特质,这是一个感受力敏锐的女性解读的上海,也是一种女性解读的上海文化。我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上海的文化符号无法被改写。

陈丹燕所呈现出的生活与格调和她的文字一样,是优雅的,这种优雅在她长达十几二十年的旅行状态中一如既往。陈丹燕近些年的作品有相当部分是游记,她通过行走实现了一种风格的转变,又保持了一种不变的内在。“有的时候我觉得,我会想旅行慢慢是这样子:一开始是一条线,然后过了几年之后会慢慢变成一个圆。之后看得更加细一点,不会像年轻时候,非常饥渴,经常走长途的路,到晚上洗澡的时候,发现两条腿之间很疼,原来是牛仔裤有折缝,把我腿磨破了。现在就会更细,如果有享受,我想我也会去享受一下,很好。”优雅与情调已然蚀骨,有的人可以这样梦想,有的人却可以这样生活。

我读到的陈丹燕最新作品是阅历三部曲中的一本《蝴蝶已飞》,一些关乎外滩、历史、旧事、旧情感,还有生活琐屑的随笔。稀稀落落的文字,读下来轻松妥帖,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陈丹燕也到知天命之年。我想起她很多年前某一部青春小说里写过,女孩子在生长发育的阶段是青涩的,难看的,有一种渴望挣脱却被束缚住的丑陋。时隔多年,艰涩的青春萎谢一地,我们都驶入平稳从容的心境。迟暮的美人异常敏感,迟暮的女作家也容易极端,而文字和状态从来不曾狰狞过的陈丹燕,比起其他渐渐老去的女作家无疑要好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的人,一出道仿佛就历经沧桑。有的人即使历经沧桑,也在内心深处深藏着一个隔了八床棉垫子依然会被一粒豌豆硌得浑身青紫的少女。现在大家很喜欢形容那些精致一些风雅一些的女性为“小资”,在小资成为流行词之前,我所以为的小资就是陈丹燕。我看《美食、祈祷和恋爱》的时候,看着那个人到中年衣食无忧却抛开一切纠结着寻找自己的女主人公,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陈丹燕的路子啊。据说很早很早,咖啡馆在上海也不普遍的时候,陈丹燕就喜欢去一家英国人开的咖啡馆,找一个僻静的角落,叫上一杯咖啡,几块点心,静静地读书。陈丹燕的小资,是全身心的融入与热爱。比如她用一支绿色沾水笔写《八十年代的回忆》,去都柏林读《尤利西斯》,去塞尔维亚读《哈扎尔辞典》。你会笑的,我也会,觉得有点儿矫情,可是你也得承认这种充满了仪式感的造作里面,有一种庄严。我喜欢这种庄严,它让我们的生命显得不那么潦草。

从儿童文学翻译者到电台主持人,从青春题材作家到知名文化作家,陈丹燕的一路走来,一切都与理想那么吻合,连她自己也承认她的人生一马平川的舒坦。再也没有比人到中年时,发现自己的生命轨迹是按照自己的心愿一路走来更令人安慰的了。至少像陈丹燕这样海派的优雅的女子而言,穷凶极恶的情感和写作都是不体面的。陈丹燕说,在平静的生活中,许多人都无法真正看到命运的痕迹,一生已经倏然而过。那样的人生,像一只没有打开过的核桃,你不知道桃仁是怎样的。我想陈丹燕的核桃仁里,住着一个穿棉布长裙的敏感苍白纤细的美少女,她长长的睫毛上挂着露珠一样的泪珠。

新闻推荐

奥运冠军吴敏霞与万名合肥市民“为健康一起跑起来”2016安利纽崔莱健康跑(合肥站)滨湖热力开跑

9月10日上午9:00,由合肥市体育局、合肥市体育总会、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合肥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承办的“2016安利纽崔莱(合肥站)健康跑”暨合肥市第十一届全民运动会体验项目在滨湖新区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陈丹燕:致我们心中永远的少女)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