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
日前,西安市对国庆期间暴露出重大问题的3家3A级景区临潼秦陵地宫、世界八大奇迹馆和鸿门宴博物馆予以摘牌,引起关注。据媒体报道,秦陵地宫200多平方米的地下空间逼仄昏暗,四周几乎都是蜡像制品,还摆了“秦始皇棺椁”;世界八大奇迹馆里的兵马俑一律双眼皮、红嘴唇。去过几个景点的网友中,超过90%的人认为这是山寨景点“被骗了”。
景点虽是人造的,名头可不含糊,都是3A级景区,世界八大奇迹馆还是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山寨景点 “拉大旗扯虎皮”存在多年,问题绝不自今年国庆始,却一直安然无恙;游客被黑车黑导引导至此,上当受骗也不在少数,却总是投诉无果。倘若不是媒体曝光,乱象依然被当地旅游部门视而不见。而今山寨景点虽被摘牌,还有一些问题令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摘牌的依据是景区 “管理混乱”,是否避重就轻?按当地旅游部门说法,3个景区存在标识不规范、游客中心功能不全、残疾人厕位未正常使用、部分展品制作粗糙等问题,看上去皆为“小节”。 “小节”虽有亏,“大节”似无损,修修补补之后说不定还能重新登场。但网友之所以吐槽“被骗”,恐怕不是因为细节不完善,而是所谓“真景区”没有真文物,或者说,为了让人有更多途径了解历史,复制文物也无可厚非,但复制不能自由发挥,那些明显与实物不符的兵马俑仿品、尚未得到专家认可的秦始皇棺椁等,都是对文化资源的无底线榨取。如果避重就轻地处理,山寨景点依然能打着历史的旗号 “娱乐”游客,被坑的不仅是游客,还有一方文脉和地方形象。
类似秦陵地宫这样的人造景点究竟是如何评上3A级景区的,其认定和评级是否严格?根据国家规定,3A级景区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这3个粗制滥造的景点,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价值,恐怕只有商业价值了,即使有商业价值,也是有违商业伦理的短视行为。旅游管理部门在给景区挂牌之前,对历史资源如何利用是否有严肃清晰的认知?对急功近利的开发是否存有警惕?对浅薄利用所带来的短期效益与败坏旅游口碑、伤害文化感情的后果之间,是否分清了轻重?管理部门多一点文化担当,就不会让山寨景点一哄而上;多一点责任意识,就不应摘牌了事,而是重新核查景点资质。
“山寨兵马俑”背后有着怎样的黑色利益链,暴露出怎样的监管缺失?报道中说,黑车黑导专骗外地人,为了让游客相信竟谎称临潼有三个兵马俑展馆;西安“黑一日游”行程安排有玄机,先将游客带到山寨景点,看完后已经没时间看正规景点;部分山寨景点给导游门票回扣高达40%。记者到旅游局投诉,工作人员态度恶劣,说“没进去过,管不了”——就在眼皮子底下拉客,监管部门看不见?明明授予3A级景区牌子,难道管不了? “山寨兵马俑”多年屹立不倒,背后不仅仅是造假、拉客的丑陋行径,还有相关部门监管缺失。斩断这条黑色利益链,有关部门真要痛下决心刮骨疗毒。
其实,类似山寨景点在不少地方都存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初衷可以理解,倘若尊重历史、设计精美,也不失为一项文化创意,怕就怕山寨味太浓,伤了文化味。前段时间河北某地仿制的狮身人面像就因埃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被迫拆除。埃及对山寨景点的不容忍应唤起我们的文化尊严感:尊重历史文化才有文脉延续,任意消费只会使其价值打折;有文化尊严才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才是最美的风景。
新闻推荐
“我们会回家的!”——外籍人质回忆与中国船员一起被劫持的日子
外籍人质回忆与中国船员一起被劫持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