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到右边依次为程友香、聂广传、陈祝敏
他们八旬有余,因为战争落下后遗症,有的听力严重受损、有的牙齿早被磕掉、有的与轮椅为伴;他们在枪林弹雨、狂轰滥炸中勇敢战斗、保全性命。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66周年纪念日,记者昨日获悉,在合肥庐阳工业区金池社区的合肥铝厂宿舍区,生活着7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人,这么多抗美援朝老战士聚居在此,在合肥的小区中也较少有。
18岁参军,在抗美援朝战场完成成人式
84岁的聂广传老人,18岁参军,“我老家肥西的,7岁丧父,12岁丧母,后来就帮人放牛干农活。”吃尽了苦的聂广传在1951年自己做主,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
从上派步行到烔炀河,坐着闷罐车到达山东、再到东北凤凰城,聂老回忆:一个背包,里面装着一床薄被一双布鞋和一双老布袜子,就是当时所有的家当。“在东北一下火车,发现外面下雪了,冻得直打哆嗦,实在是太冷了。”聂广传介绍,上战场的首个困难便是没有衣服保暖、没有足够的食物补充能量。“每个战士发7斤炒米,每天都感觉很饿,尤其是年轻小伙子,本身食量就很大,吃不饱穿得少,感觉特别冷。”虽然又冷又饿,聂广传心中仍旧充满激情,“能上战场,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
战争的日子总是苦的,“敌人的飞机每天都盘旋在我们的上空,轰鸣声特别大,许多战士的耳膜就是那时候被震坏的。”聂广传老人也没例外,从朝鲜战场回来,他的听力愈发变差,如今,带着助听器也听不见近距离的声音。
披上白色麻布,既保暖又能隐蔽自己
84岁的陈祝敏1949年参军,在朝鲜战场担任通讯员一职。“进入朝鲜后发现敌人的攻势很猛,轮番轰炸,炸得到处尘土飞扬、寸草不留;他们将打击目标画成一格格的单元,每格打击所用弹药能以吨来计。”陈老回忆:“敌人白天狂轰乱炸、晚上投射照明弹,就是为了发现我们。“敌人狡猾,我们更聪明,既然硬的比不过他们的武器,那我们就从战略上下功夫。”陈祝敏说,朝鲜的基础设施差、山路很多,我方擅长山地作战的优势发挥了作用,利用山路的蜿蜒崎岖和障碍物可有效地打击敌人。
陈老也常冒着危险传达最新的战情,“需要伪装自己,我有一块白色的麻布,披在身上可以保暖,更重要的隐蔽自己;有时候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还要从山上滚下去。”一次次和敌人斗智斗勇,不过陈老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因为滚下山遇到危险,他的一口门牙全部都脱落,“现戴着一口假牙,咀嚼有困难。”
通讯员赵明王文芸 记者张沛文/摄
新闻推荐
充满朝气的钱可人俗话说: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也打开了一扇窗。芜湖28岁女孩钱可人3岁时因为医疗事故双耳失聪,然而她没向命运低头,练口型发音,一直上健全人学校。她学舞蹈,独舞在省里获奖;她学绘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