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雷 整容原来是为了一个阴谋。产生这一想法,源于小时候看过的一部朝鲜电影,叫做《原形毕露》。女主人公作为特务,因为整容而成功潜伏了几十年而不被发觉。
但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不是因为伤残而整容,而是为了追求所谓的美,并把它变成了一件趋之若鹜的事情,我感到不可思议。因为道理很简单,大自然的五彩斑斓,才创造了这样多彩的世界。千千万万个不同特质的个体,才构成了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成为身份特征、区别于他人的名片、畅行的标识,才使科技的“人脸识别”系统变为有用。如“刷脸”的广泛应用,方便了我们生活中的身份确认。“天眼工程”的实施,也有效地方便了社会的管理,震慑了犯罪。而医学整形美容往往会给我们社会制造着一些麻烦,即:我不再是“我”。
医学的发展为我们健康地活着、不再被病痛折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部医学史,就是一部文明史。科技对我们医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使无数个无法确诊的病变,变成了可能,创造了无数个生命的奇迹。但借助医学的手段,把整形美容作为一个产业,并成泛滥之势,我是不敢苟同的。
首先缘于伦理。我们知道,生命的产生缘于一个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形成胚胎,便发育成了人。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珍贵的、无价的,都是秉承了天、地、人的造化而结晶的灵物,为什么要用大不敬的方式将它予以改变呢?独一无二的你,向世人展示了不一样的美,有什么不好呢?兰花的美,就一定胜过雏菊的美吗?未必。因为欣赏是个体对客体的感受。而这感受又受到心理、学识、审美、情趣、道德等等因素的影响。在他人看来很美,我却觉得未必。况且人的美,构成的因素也是极为复杂的,如容貌、服饰、体态、性格、气质、修养、心灵等等。单靠美的脸蛋是不行的,他人未必认可。
二是缘于天然的结构。除了日常照镜子,其实人只有在洗澡时,才能充分地感知自己的体肤之美;只有在洗澡时,才能充分地注视和关怀胴体。肉体在水的浸润下复活,在彻底的裸露中舒展,重新翻身做主。健美的肉体让人自豪,瘦弱的身躯惹人怜爱,肥胖的胴体给人幽默,衰老的躯壳自显沧桑,稚嫩的身体像一颗前景不可限量的芽,多毛的躯体像充满原始活力的莽原,而你的脸,都与之有着天然的绝配,共同形成了令人赏心而独特的个体。
其实在所有美的创造中,人的自我创造是最精致的。人体总是默默运算,精巧结构,浑然天成,集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于一身,使世间处处游走着0.618的曼妙身影,观之相互赏心悦目,本能地感到美的存在,这种只有上帝之手才能打造出来的自然人体,却在当下发生了可怕的非本真化剧变和趋同化的扭曲变形。为什么没有长的“丑”也是我的个性与自信呢?同质化杀害了无数个个性,在否定自我外在形象的同时,也是对自我欣赏的最大否定,对自信心的否定,是对个性的否定,对自我的完全否定。为了一个完全否定的自己,再去劳作挣钱,或拿父母的积蓄去做整形美容手术,值吗?其实,缺憾本身就是美,断臂的维纳斯美之玄机正在于此。不知谁发现了这一商机,催生了这一产业。试问,除了昂贵的医疗费用、手术意外伤害和引起的后遗症外,即使医生有高超的医术,将你的脸变成了“蒙娜丽莎”,但你还是你吗?我们应当是尊重个体的社会,而不是整齐划一的脸谱。
三是缘于内心的拷问。在每个人看似都格外关注自身容貌的时代,其实我们都无比轻视自己身体本身,也很少叩问内心的需求,媒体报道的许多年轻人过劳死就是例证。为了满足虚荣,把别人如何看作为了我们最大的追求,而把我们如何去对待社会、看待自然、看待人生压缩到了最逼仄的程度。我们很少关注内心,关注生命的需求,给予其应有的抚慰,哪怕是让肌体休息,让它犯一下傻,有一会无目标的冥想,或随意的一个懒腰,这都是对它负重后的犒劳。停下歇歇吧,我们虚荣心的满足应该有限、有度,容貌再精美的设计,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不要再去刻意追求一些虚妄的“美好”。其实,外表的完美很少存在,真正的美好源于内心、存于感知。人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自觉丑陋的面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而自感美丽的容貌,有时也会令人生厌。唯有那种以修养表露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趣,才是一个人拥有恒美之所在。
新闻推荐
为控制新冠疫情蔓延,智利卫生部10日宣布再次延长首都大区部分区域的强制隔离措施,首都大区内的隔离区还新增加了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