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科技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工作主线,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为有效手段,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根本要求,努力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呈现更好更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技术创新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全年共争取各类无偿支持资金5300万元,创历史新高。“铜材短流程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工程化”列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获得国家科技资金900万元。全市4个科技项目列入2011年度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获得省财政1200万元支持资金;10个项目被确定为2011年度市技术创新提升重大专项,获政府资金支持1000万元。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65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7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市创新型企业10家,省创新型企业3家。达驰电气和山东玉皇化工被认定为首批省创新方法试点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1-9月份,菏泽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55.82亿元,同比增长46.68%,增幅全省第1位,高于山东省17.56个百分点。山东玉皇化工发展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单县化工被认定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家,重审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2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1家。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34项科技重点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获得补助资金2800万元。69个项目列入市级科技计划,安排经费2000万元。市以上鉴定科技成果150项,7项成果获省科技奖励,100项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王胜伟、闫传胜获市重大科技贡献奖。1-9月申请专利1652件,授权951件。
创新平台建设突破发展。市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市科技信息情报服务平台、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山东省鲁南药物研究院等一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今年相继建设,面向全社会开展优质化科技服务。130多家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其中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重点实验室1家、院士工作站1家。
科技合作力度显著加大。国际合作重点加大了与独联体、德国、意大利等国合作力度;国内与重点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和天津大学联建天津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在菏泽市建立天津大学人才培养基地、中试和工程化研究基地及成果转化基地;与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联办企业管理与创新高级研修班、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班,为菏泽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120人。全市已有220多家企业与国内7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固的科技合作关系。
农村与社会领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曹县、牡丹区被确定为“省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菏泽市8县1区实现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全覆盖。5项目列入省农业良种工程重点项目计划。全市科技特派员达1200名,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438项,引进推广新技术80项、新品种56个,开展各类技术培训4万多人次,辐射带动20万农民增收。加强医疗卫生、居住与城乡建设、社会公共安全等社会发展事业与科技的结合,策划培植25项社会发展科技创新项目。 记者 孙展
新闻推荐
中联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