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农民发“药财”
本报记者 惠程华 通讯员 辛亚伟
盛夏7月,我们走进华亭县马峡镇,广袤的田野上,绿油油的中药苗长势喜人、生机盎然,阵阵药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地处关山脚下的蒋庄村,是全乡中药材种植大村。走进中药材基地,种药大户郭义清正给药苗锄草,看着一株株长势旺盛的独活苗,郭义清脸上写满了笑意,他说,“我今年栽了6亩独活,还育了2亩药苗,看这长势,今年收入三四万元不成问题。”郭义清说,他去年种了4亩独活,仅此一项就收入1.7万元,2亩独活苗子今年春季挖出50多万株,平均每株7分钱,收入3.5万元。除过种药育苗,郭义清还买了一辆三轮农用车,每年走村串户收购20多吨干药材,至少也能赚2万元。就这样,郭义清每年靠药材能收入5万元以上。
正在给独活施肥的赵庄村群众魏贵平说,他去年种了3亩独活,其中有0.8亩长势最好。秋季采挖时,药贩子赶到了地头,秤都没过就卖了4400元。魏贵平说,药材收入这么好,一靠品牌二靠技术。这些年县上一直推广规范化种植药材,每年都要举办实用技术的培训班,给农民讲解规范化种植技术要领。乡上还引进了天麻新品种,试验推广了地膜川芎,药材产量一直不错。特别是注册了“华亭大黄”“华亭独活”两个品牌商标后,药材价格持续稳定,种植独活、川芎每亩至少能收入4000元。
近年来,华亭县立足气候资源特点,全力打造陇东中药材基地,先后制定了14种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要领和操作规程,建成5个无公害千亩示范基地和5个百亩育苗基地,全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了8.1万亩。同时,华亭县通过宣传、市场推介和注册商标等形式,提高了华亭中药材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让关山脚下的农民发了“药财”。
药农们发了“药财”,日子越过越好。在蒋庄村的农民新居,笔直平坦的水泥路通到了农家门口,红瓦白墙的陇东民居时尚、阔气,亮丽整洁的健身广场上,人来人往、欢声笑语。郭义清告诉我们,现在药农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就像掉进了蜜糖罐罐。
新闻推荐
刘立军: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努力加快扶贫攻坚进程刘立军在静宁华亭调研双联工作时强调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努力加快扶贫攻坚进程本报平凉讯(通讯员王聪)11月19日至21日,省政协副主席刘立军赴双联点静宁县和...
华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