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肖宝平
“我家的3亩撂荒地终于流转了,以后每亩地能拿到400多块钱的流转收入,我还能安心在外打工,真是一举两得。”4月20日,华亭县上关乡陈家河村村民李又发对流转自己家的3亩土地很满意。
今年,华亭县结合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及协会、能人带动作用,推动闲置土地合理有序流转,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拉长了产业链条,使农民实现了双重收益。
东华镇王峡口村村民范新文对记者说:“前些年我一直在种植蔬菜,但是规模小,收入少。今年我流转了家里所有土地,把镇上统一修建的大棚承包了10座,现在都种上了蔬菜,长势非常好,今年估计能增收1万多元。”通过土地流转,范新文既增加了收入,又从一个传统农民转变成了新型种植大户。
春耕生产期间,华亭的“核桃之乡”上关、神裕,“药材之乡”马峡、山寨、河西等乡镇,通过政府牵线搭桥的方式,将因为农民外出务工而撂荒的土地流转给了产业大户和合作组织,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的“头痛事”。
通过土地流转,华亭广大农民在收获地租的同时,有的走出家门创业致富,有的受聘于企业成为“双薪农民”,从根本上打破了农村东一片西一片独立种植的经营格局,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土地的产出价值,实现了双效益。
为了让土地“流”出规模,“转”出效益,华亭县政府牵头,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形成了县有流转服务中心,乡镇有流转服务站,村有流转服务点的管理机制,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管理规范化运行。
通过政府牵线,将土地流转给产业大户和合作组织,使一家一户的“花花田”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不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县流转土地3.76万亩,涉及农户上万户,受益人口达3万以上。
新闻推荐
...
华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