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华亭新闻 > 正文

砚峡有个移民村

来源:平凉日报 2014-07-17 19:0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李玉成肖宝平

盛夏的一天,记者来到华亭县砚峡移民村策底安置区,干净整洁的村社道路上,花团锦簇,满目翠绿。社区文化广场上,几名老人围坐在一张石墩桌子旁打牌,几个孩子跟着大人在健身器材边做游戏,广场正中间的大屏幕上正在播出世界杯的最新战况,球迷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足球盛宴。走进广场不远处的一家百货店,主人何让英忙着打扫店铺的卫生,见我们进来,连忙给我们让坐。

“以前住在麻池半山上,吃水走路娃娃上学都不方便,自从采煤塌陷了,政府就把我们‘搬\’到了这里,离街道近不说,现在干什么都方便。”何让英说,“搬下来后我租了社区的房子办起了超市,生意还不错,房租也便宜,也能照看2个上学的孩子,方便得很。”

说起现在的生活,何让英告诉记者,丈夫平时在外面打工,自己经营百货店照看家,日子很惬意。

砚峡乡办公室主任石爱军告诉记者,砚峡乡生态移民策底安置区是为了有效解决塌陷区群众安居,彻底改善群众居住分散、生活条件简陋、增收渠道狭窄等问题而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项目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整村推进”的思路,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工作方法,分三期实施。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别实施了一期和二期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872.6万元,新建房屋224户1214间,安置群众224户889人,并配套实施了自来水入户、电网改造、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及村部建设等工程;2012年投资2000万元,实施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建成门店式小院11户、农宅46户,安置群众57户262人。

为了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社区还在河道边上搭建了蔬菜拱棚86座,建成26亩蔬菜基地一处,按照“集体投资、分户承包”的模式,引导群众发展蔬菜产业,不但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吃菜问题,还可以卖菜创收。同时利用塌陷区的闲置土地,社区成立了麻池农场,把村上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在农场干活,既发展了产业,又增加了群众收入。

在社区书记陈彦平的带领下,我们沿着蜿蜒的产业路行进在麻池农场的种植基地,深绿、翠绿、墨绿、黄绿、浅绿……漫山的绿色涌入眼球,清冽的空气穿过肺腑,让人心旷神怡。半山腰上,十几个农场工人正在果药套种和独活药田里除草松土。

麻池农场有6000多亩地,全部栽植了核桃树,现在挂果的有1000多亩。由于目前没到达到丰产期,所以在核桃幼园里实行果药套种的生产模式,种植独活、川芎、大黄、板蓝根等适宜当地种植的种药材品种,效益很不错。

64岁的农场工人谭新奇说:“因为采矿塌陷,我们搬到策底安置区,村上组织我们这些年龄大点的中老年人在山上务工,还发工资,我们很满意。”

麻池农场的场长李彦林介绍说,农场的工人有60多人,都是安置区的村民,年龄最小的50岁,最大的68岁,每天的工作就是除草、管理果园,活也轻松,吃饭住宿农场都有专人安排,每天工资30元,年底再按照农场的效益分配奖金,每人每天的工资平均可以达到50元左右。

听到问收入,60岁的村民郭进材凑上来说:“我也是一名搬迁户,搬到策底在家里闲着,现在年龄大了,村上办了个农场,我们这些老年人一起管理核桃树,种药材,挣钱多少不说,主要是一天还能在我们原来住的地方转转,这里空气好,人心情也好。”

告别了这些农场工人,我们又沿着产业路走到了山顶,远远望去,各个山头的核桃树连成一片,丰产园里果实挂满枝头,这些从深山里搬出来的村民,在农场里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我们祝愿他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华亭县不断加大老年人文化生活建设和扶持力度老年自乐

...

华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小树苗种出大收益2014-08-01 19:07
猜你喜欢:
评论:(砚峡有个移民村)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