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兵孙丽娜
8月6日,记者走进华亭县神峪乡西沟门村高庄社,半山腰上一副美丽的画卷赫然映入眼帘:翠绿的树木、碧绿的草地、蓝色的棚舍、洁白的羊群、悠闲的牧羊人……
“住在山里,饲草丰富,家里有养羊传统,我从小就放羊,对羊还是比较了解的。前年从外地打工回来后,从父辈手中接过羊鞭,成了一名‘羊倌\’。”赵小龙介绍道,“我从二十岁就外出打工,脏活、累活都干过,路没少跑,钱却没多挣。在外漂泊多年,回来后重操旧业,现在成天和羊在一起,感觉生活充实而幸福。”
“咩……咩……”说话间,赵小龙手中的羊鞭一挥,围在身边的羊群便掉头步入树林中,津津有味地咀嚼、品尝着地上鲜嫩的青草……
“养羊是个细心活,也是个技术活,好比照顾孩子,一点一滴都马虎不得,只要你用心了,就能慢慢把羊养好。”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只60斤的羊,一天的喂料不能超过8两,吃多了羊就会拉肚子,恢复起来需要几天的时间,一里一外不仅浪费了饲料和时间,羊的膘肉、体重也受影响。
当记者问起从何处学来这些养羊知识和技术时,赵小龙介绍到,一些知识是父辈传授的,但主要还是自己学的。“现在农家书屋这方面的书籍很多,为了学习养羊技术我也拉上了无线网,白天放羊时一边学书上的知识,一边观察琢磨羊的一些生活习性,把学到的知识和琢磨出的心得及时记在本子上;晚上在网上查一些羊常见病预防治疗方法和全国先进的养羊技术,了解羊的市场行情,心里也就有了底。现在,羊有啥小病小灾,我自己都能预防治疗。”一说起养羊,“羊专家”赵小龙如数家珍:“大羊舍,好养羊,通风、卫生又健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因为有自己独到的“科技养羊经”支撑,“羊倌”赵小龙从三年前的12只羊发展到现在已拥有肉羊84只,从一个“穷人”变成了高庄社小有名气的“有钱人”。
“靠山吃山,咱这地方群山环绕,水草丰茂,空气清新。羊常年在山上放养,吃的鲜草,因此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在市场上是抢手货。这三年我先后出栏了30多只羊,每只羊都比市场价高出300多块钱,收入了五六万元。”赵小龙高兴地说,“下一步我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改良品种,争取明年让羊保有量达到150只,全年出栏超过80只,年利润突破五万元。”
滚动发展,上规模,多赚钱,这是赵小龙的经营理念。今年,他又投资15万元扩大了圈舍规模,从外地引进了22只优质绵羊。在肉羊出售上,精明的赵小龙也总结了一套系统的经验——控制补栏和出栏时间,将销售时间确定在每年的冬腊月及春节前后。“不但羊膘肥体壮,而且肉价也比平时略高一些,不要小看了这个细节,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赵小龙说。
“去年冬季羊肉价格一路走高,但是现在价格下滑厉害,主要原因是咱这地方养羊还没有形成规模,抵御市场价格波动和抗风险的能力不强。”赵小龙说,“养殖户单打独斗难以跻身市场,羊贩子从中压价,吃亏的还是咱老百姓。希望村民以后能成立合作社,拧成一股绳闯市场,让大家多养羊多赚钱,携手脱贫奔小康。”
赵小龙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带动村民一起富起来。赵小龙说:“只要看准市场,善于总结,再加上勤劳、踏实,致富的道路会越走越宽。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养殖场,能够带动村里更多的人共同致富。”
新闻推荐
...
华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