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小兵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华亭县东华镇黎明川现代农业示范园,种了十三年大棚菜的石国栋,因为种菜经验多、技术好、规模大、质量好、“热心肠”、人随和,在园里颇有名气和人气,被“菜友”亲切的称为“菜王老石”。
“13年来,我完成了从塑料大棚到日光温室再到五联动温室的幸福‘三级跳\’!”回忆起漫长的种菜历程,老石乐呵呵地说。
石国栋的老家在马峡镇蒋庄村,和农村里许多人一样,年轻时他选择了外出打工。但又和村里一些年轻人不一样,精明的他打工期间始终怀揣着学好手艺回乡创业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我在外打工期间一般都选择在农业园干活,一边挣钱,一当‘卧底\’学外地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石国栋说。
2001年,外地打工“学有所成”回到家乡后,石国栋率先在蒋庄村建起了三座塑料蔬菜大棚,利用所学发展起了设施蔬菜。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有“深厚”的外地先进种菜经验指导,第一年,他种菜就收入了五六千元,实现了开门红。“在当时的农村来说,五六千元已是不小的收入。一亩菜能抵上十亩粮。”回忆起创业路上捞到的第一桶金,石国栋至今仍记忆犹新。
“财富”增强了他的信心,随后几年间,他不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同时,“不吃独食”的石国栋还将菜棚搭建和蔬菜种植技术传给村里人,不但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带领村民走上了蔬菜致富路。
“塑料大棚蔬菜虽然比种庄稼效益好,但保温性不好,冬春两季棚内温度低,不适合蔬菜生长;同时,耐用性也不强,几乎要一年一搭建,成本高。”石国栋说,“日光温室就能很好的避免这些缺陷。”
2011年,眼光敏锐、“怀揣梦想”的石国栋来到了市场和前景更为广阔的黎明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承包了5座日光温室,继续编织他的发“菜”梦。
“日光温室最大的优势是棚内温度高,四季都能用,一年实现三收没问题。”石国栋说,“春节时,育上菜苗,四月份上市;菜苗售完后,正赶上栽植黄瓜和西红柿,一直能卖到十月份;到十一月份,再种上白菜、芹菜、勺勺菜等青叶菜,到春节时就能上市。今年春季我育了80万株菜苗,一茬就收入了十七八万。”
“但日光温室一般都面积小,不能进行机械化耕作。”石国栋感慨地说。
今年,为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规模,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化和机械化程度,东华镇投资220万元,在示范园新搭建了8座5连栋温棚。石国栋租了其中的两座。“一个5联动温棚要三亩大,这段时间,一天平均能摘400斤辣椒、400西红柿,收入1000多块钱。”石国栋乐呵呵地说,“和日光温室相比,5联动温棚有两个优点,一是面积大,能进行机械化作业,便于规模化管理,更省力省事;二是有着极佳的透光性能,棚内温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变化比较平缓,地温差距不大,棚边低温带所占比例小,为蔬菜种植提供了极佳的生长条件,产量更高效益更好。”
“种菜13年,我实现了幸福‘三级跳\’。如今,我和老伴种菜,儿子运菜,儿媳妇在县城开超市卖菜,一家人都有自己的事干,种菜让我们一家人都端上了‘金饭碗\’。”石国栋喜滋滋地说。
新闻推荐
...
华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