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成章张小兵
在华亭县安口镇马家堡村,有个远近闻名的木工艺人,18岁拜师、5个月就“出山”。如今,当起小老板的他能用电脑控制机器在木料上雕刻出各种各样的漂亮图案,生意风生水起,他就是严世武。人们都说,老严是个灵人、能人,靠手艺办了厂子、修了住宅、还了贷款、供出了两个大学生。老严真能把一个个木头变活,让木头会说话。
12月1日,记者在严世武的木材加工厂见到了这位中年汉子。中等个子、蓄着寸头、白净的国字脸庞上忽闪的大眼睛牵引着记者的注意力:这场地有2亩大,是1999年购置的。指着院子南墙角码起足有5米多高的松木、柏木板材,严世武说:“这有40立方,是花24万元从四川绵竹、甘肃陇南进来的上等木料。”
院子北边一字排开的工棚里,安放着一台机器。“这就是木工数控雕刻机,做起活儿细发、快当、漂亮,省力气!”严世武如数家珍。“这机器是2012年从山东济南引进的,花了4万多元,还是从网上订购的呢。”
“你还上网?”记者疑惑地问。
“那当然,做木活,也要一直学习哩。我经常在网上了解木材加工的信息、技术、设备,我要雕刻的灰度图都是在网上订购。有什么难题,也是在网上与有关公司直接请教解决。”“把所要雕刻的图案输入电脑,按设计尺寸输入数据,电钮一按,就是机器的活了!工作起来就像你们办公用的打印机,每线前进0.6毫米,你说细不细?用它工效比手工快了一倍!”老严说。
今年50岁的严世武高中毕业后随父亲学习木工,5个月出师,打家具、做门窗、盖房子,走村窜户一干就是17年。1998年,头脑灵活的他发现加工木材很是赚钱,于是就贷款买了电锯,租了场地搞起了板材加工和门窗制作,第一年下来挣了4000多元,这坚定了他的信心。第二年他又购置地皮创办了新的加工厂。2010年后,老严根据市场需求迅速转换产品,搞起了寿材加工,这时他已经有了10多万元的周转资金,每年纯收入都有5万多元。引进数控雕刻机后,他做的活儿更加精美,名气更大了。今年严世武加工寿材32副,产品行销华亭、崇信等地,实现纯收入8万多元。
在严世武的成品库房,一排寿材整齐安放,上面雕刻的图案细致精美,栩栩如生。“这是百孝图,都是数控雕刻机刻的。这几副都订出去了,过几天来取货。”老严说,只要用心把活儿做好,这木头也就有了品味、有了名气,买的客户也就多了。
随行的村党支部书记冯永宏接过话茬:“你真是让木头会说话了!”
爽朗的笑声从夕阳下静谧的村庄上空划过。
新闻推荐
...
华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