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琛
随着由范冰冰主演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新年前后相继在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的热播,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的武则天成为人门街谈巷议的焦点人物。
乘兴翻阅史书,方长知道:武则天和华亭县的名字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相关联呢。这个事件就是历史上发生的武周时期奇怪的更改地名现象。
“武则天即武媚娘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宋庆龄语),但由于武则天是一位女性,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观念的作祟,史册上竟一再将她做皇帝的事实污蔑为“牝鸡司晨”。在漫长的一千三百八十年的历史长河中,没有记载她的出生地、弄错她的享年,甚至所有史籍连她的真实名字都不记载,对于这样一位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做出过卓越贡献的重要历史人物来说是极不公正的。仔细阅读史书时发现在武则天时代曾经出现过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有些地名被人为地更改过。《旧唐书?地理一》有这样的记载:“华亭:隋县。垂拱二年,改亭州。神龙元年,复旧。”这同《华亭县志》等史书记载的历史是一致的。《旧唐书》中还载明在这一时期地名被改的还有诸如华原、华州、华阴、华容、江华等沾了“华”字的地方。
为什么在武则天的“武周革命”前夕这些地方都要改名字呢?而这些地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带有一个“华”字。经查阅史料,“华亭”在武周时期叫“亭川”。连西岳华山在那时都叫“太山”,所以后来西岳又叫“太华山”。由此看来问题出在这个“华”字上。
原来,在中国封建社会,更改地名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尊者回避”。大凡地名不巧与一位帝王的名字重了字,这就要避讳改名。《旧唐书》里就有这样的记载:“平遥,汉平陶县。后魏庙讳,改陶为遥。”“宿迁,晋宿预县,元魏于县置徐州。宝应元年,以犯代宗讳,改预为迁,仍隶徐州。”《新唐书》卷三七、志第二七、《地理一》明确记载:“华州华阴郡,上辅。义宁元年析京兆郡之郑、华阴置。垂拱二年避武氏讳曰大州,神龙元年复故名。”《新唐书》在这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不过了,华州郡因“华”字要“避武氏讳”,所以不能叫“华州”而改称“大州”。《新唐书》把《旧唐书》里为什么要改地名的玄关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给了我们后人,原来是要“避武氏讳”。华亭就是因为带“华”字而被改为亭川。但是,翻遍历史,武则天的名字和称呼很多,却没有一个带“华”字的名讳。
那么,武则天到底叫什么名字?有不少人可能会说,武则天就叫武则天。历史爱好者或许会纠正,武则天名字叫武曌。也早有历史研究者依照《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卷四)上》开头的记载:“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
这里明确地说,武则天叫武珝。
实际上,武则天名字除了以上外还有:武华姑、武媚娘。武则天的称呼也如同她当皇帝时的年号一样,有时让人搞不清,除了上面提到的5个名字外,还有“武才人”、“武昭仪”、“武明空”、“武宸妃”等称呼。“武则天”、“武媚娘”,则是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名字罢了。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被迫退位后,唐中宗给其上了“则天大圣皇帝”尊号。在临死时遗制:“去帝号”,于是谥“则天大圣皇后”,时人称“则天后”。后唐玄宗尊她为“则天顺圣皇后”,史又称她为“武后”。在四川省广元市史学家陈洋所著的《解密武则天》一书中,就认为人们习惯叫她为“武则天”的时间“大约是近百年之内的事”,武则天的“则天”二字,并不是这位女皇帝的本名,而是来自于她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后,由唐中宗所赐的“则天大圣皇帝”的尊号而来。所以,“武则天”肯定不是武则天的名字。
武则天自己认可的名字是——武曌。“曌”,是武则天自己创造的一个新文字,取“日月凌空,光被天地”之意。“武曌”,这是武则天实行“武周革命”的标志,也是她当皇帝留下的时代印符和特殊记号。另一说,起名“曌”,与她在唐太宗死后入寺为尼有关,有学者推测,武则天在感业寺中的法号就是“明空”,于是她当了皇帝后,才创了“曌”字,并定为自己的名字。武则天曾经用过的名字还有一个是——武珝。珝念xǔ,与旭日东升中的“旭”是一个读音,本意是一种美玉。但不论是武曌,还是武珝,都不是武则天开始用的真名,武珝也是后来才起的。
史学家陈洋认为,武则天的名字里,应该带一个“元”字。理由是,武则天的同父异母哥哥的名字里带“元”字,是“元”字辈。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早年在山西文水老家娶过一妻为相里氏,相里氏生育了4个儿子,在武士彟于长安为将军时,其中两个儿子和相里氏先后在文水病故。后来,由皇帝李渊亲自做媒,武士彟续弦杨氏,杨氏即武则天的生母。杨氏是个封建时代少有的超大龄女青年,但婚后却给丈夫生下了3个闺女,次女就是武则天。武则天三姐妹在历史上均没有名字记载,但她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却是有名字留下来的,一叫武元庆、一叫武元爽。
在武则天主政时期,将沾了“华”字的地名诸如华原、华州、华阴、华亭、华容、江华全改了,易名的原因就是要“避武氏讳”。而在神龙元年又都恢复了,这是因为这年发生了“五王之变”,武则天被迫退位,不久死去,中宗复唐,武周消失。由此,史学家陈洋还认为,武则天的名字里,还应该有一个“华”字。
史学家陈洋由此得出结论,一代女皇帝武则天的真实名字就是“武元华”。武元华在幼年时代曾被叫作“二囡”、“二妹”,青春时代被叫作“武媚娘”、“武才人”,进感业寺为尼的法号曰“明空”,再度入宫又被叫作“武昭仪”、“武宸妃”,当她成了大唐王朝母仪天下的皇后时又被叫作“武后”,再后来称“天后”,高宗李治驾崩后成了“皇太后”、“圣母神皇”,最终她代唐为周自立为帝成了“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大圣皇帝”,唐中宗复唐时尊之为“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被尊“天皇圣帝”,谥“则天大圣皇后”、“大圣天后”、“则天顺圣皇后”,后世尊之为“武则天”,她那个美丽的初始名字反被历史给忘却了。
当然,武则天叫“武元华”的观点还有待于史学家进一步考证。但华亭县在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改为亭川县,至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改为华亭县确实是不争的史实。
新闻推荐
...
华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