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华亭新闻 > 正文

“牛状元”潘峰辉

来源:甘肃日报 2015-05-22 14:24   https://www.yybnet.net/

“牛状元”潘峰辉

本报记者 惠程华 通讯员 张小兵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华亭县西华镇西塬村47岁的村民潘峰辉,养牛15年来,凭着一股闯劲、韧劲、钻劲和干劲,从“小牛倌”一步步发展成为当地有名的“牛状元”。

“生活在山里的人,祖祖辈辈都有养牛传统。我从小就放牛,积累了一些养牛经验和知识。”见到潘峰辉时,他正在牛棚里忙碌着,“山里丰茂的水草也为发展养牛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靠山吃山,我认为养牛还是能发家致富的。”

凭着这样的信念,2001年,潘峰辉接过父辈传下来的“牛事业”,从信用社贷了3万元,拆掉土牛圈,盖起了砖牛棚,买来3头黄牛,走上了“牛倌”脱贫致富之路。

“养牛是个细心活,也是技术活,一点一滴都马虎不得。”为了学习科学的养牛技术,他阅读了大量关于养牛方面的书籍,边学边干,慢慢摸索牛的生活习性、掌握牛的生长特点。第一年,潘峰辉获得了近1万元的利润,尝到甜头后,更坚定了他靠养牛发家致富的信心。

“过去传统的养殖技术已经落伍,必须依靠新技术。”除了阅读专业书籍,潘峰辉还自费到陕西陇县、崆峒区白庙乡等养牛大户家中拜师学艺,掌握了肉牛繁育、喂养、育肥、疾病防治等一整套技术,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成长为“牛专家”。同时,他逐年加大养牛投入,扩大养牛规模,改进养牛技术,牛棚从3间扩展到6间,牛存栏量从3头发展到20多头,效益连年提升。家里也盖起了小康屋,添置了农用车、铡草机、液晶电视等。

2010年,为了鼓励和支持养牛大户抱团发展,走合作经营之路,西华镇在西华村建起了华源养殖小区,潘峰辉和他的20多头肉牛“喜迁新居”,从此走上了规模化、“扩张式”发展之路。到2012年,潘峰辉在华源养殖小区的牛存栏量达到67头,年纯收入达10万元。

潘峰辉高兴地说:“如果说过去9年养牛是波浪式前进,那么这3年就是螺旋式上升。”

2013年,为进一步提高养牛技术含量、扩大养殖规模,西华镇在西塬村修建了现代化、高档次、大规模的汭源养殖小区,潘峰辉和他的肉牛“二迁新居”。

走进新场区,宽阔平坦的院落里,只见一幢幢牛棚整齐排开,饲料池里散发出浓郁的青草香,牛棚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闲地吃着青饲料。“今年,我养殖西门达尔、夏洛莱等肉牛140多头。目前,已出栏66头,存栏70多头。我还聘请了1名畜牧兽医顾问,1名防治员,3名饲养员。”潘峰辉介绍说。

经过15年的努力,潘峰辉成了西华镇最大的养牛专业户,不仅自己致了富,还为全镇和全县规模化养牛探索出了一条科学之路。

新闻推荐

跨区“联姻”奔“钱景”

跨区“联姻”奔“钱景”本报通讯员张小兵夏末秋初,正值收获季节,走进华亭县东华镇黎明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条郁郁葱葱的长廊下,来自县城内外的游客正在乘凉休闲;一座座银光闪闪的蔬菜采摘棚里,各种...

华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村里来了好干部2015-05-28 14:21
猜你喜欢:
评论:(“牛状元”潘峰辉)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