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小兵
陈兵很“土”,穿着朴素,一脸憨厚,是华亭县东华镇裕光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陈兵很“牛”,30刚出头,就办起养牛场,牛存栏13头,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牛达人”。
初中毕业到30岁前,陈兵在煤矿上班,吃苦能干,勤俭节约,手头有了一些积蓄。2013年,陈兵投资10万元,在穿村而过的小河南边选了块“风水宝地”,建起牛棚,买来肉牛,当起了职业“牛倌”。
“村子在山根下,村里人大都外出务工,但打工毕竟挣的是力气钱,不是长久之计。”谈起养牛的初衷,陈兵说,一来不愿再背井离乡四处奔波,二来想趁年轻闯一闯,干点自己喜欢的事。
靠着创业的韧劲和对养牛的喜爱,陈兵全身心投入养牛行当。“养牛辛苦归辛苦,但只要把牛养得壮,有销路,那就值了。”他早起割草,中午顾不上休息添草拌料,晚上学习养牛知识,一天大多数时间和牛在一起。正当他看着牛一天天育肥,盼望出栏时能卖个好价钱时,却正好赶上了牛市场不景气的时候。
“从2013年后半年起,牛市价格开始不断下滑。”陈兵说,“年初我买进的牛,育肥了大半年,卖出的价格比买进时还低,没想到创业之初,就给我来了当头一棒。”由于入行晚,经验少,第一年,陈兵养牛没赚钱还赔进去了不少。
创业之初的挫折并没有让他灰心。“既然干上了这行,就得坚持下去。”陈兵说,“创业就得有股子牛劲,既然市场价格咱一个养殖户不能左右,但从其他方面想办法也能找到出路。”
陈兵开始钻研如何能最大程度降低养牛成本,他建起饲料池,夏季割来苜蓿草进行青贮;秋季收进玉米秸秆,全部氨化。这样,养殖成本下来了,养殖规模有序扩大,养殖效益也开始上涨。他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家山多林密,水草丰茂,只要人勤快,牛的饲草就不愁,养殖成本自然就能降下来,省下的都是效益。”
善动脑筋的陈兵在“牛倌”之路上无疑是个有心人。“通过这几年养牛,我发现养殖户的效益很大一部分都让牛贩子挣去了,因此要想自己挣得多,就要尽量减少牛贩子倒手这个环节。”陈兵说,这几年来,他减少了频繁买进卖出,坚持自繁自育、从小到大、滚动发展的原则,养牛的效益不断提升。
“钱景”好了,陈兵对养牛也更用心了。他除了一有空就到当地畜牧部门请教外,还买来养殖方面的书,认真学习,掌握了牛的生长习性、病理常识等。每天几点给牛放草料,他都有一个时间表;每次防疫,他都用一个日记本详细记下;牛的每次小毛病,他都精心照料。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两年,牛市场也逐渐回暖,他的养牛事业也越来越顺利。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贵在坚持,养牛也是这个道理,困难和坎坷在所难免,关键看你如何应对,有狠劲和韧劲挺过来了,也就胜利了。”陈兵笑着说。
新闻推荐
9月3日16时25分至17时左右,华亭县东华、砚峡、安口、上关、策底、山寨6乡镇的局部地方出现强雷雨冰雹天气,暴雨持续近1个小时,降雹近20分钟,东华镇黎明村、王峡口村降雨量达到49.8毫米,冰雹最...
华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