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柳娜
在平凉,有许多追求晚年幸福的单身老人,原本可以和相爱的人相依相伴漫步温馨的黄昏路,但在现实面前,他们的“黄昏恋”还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阻力。
65岁的老人仇和两年前失去了相依为命的老伴,去年,他在女儿的支持下,决定再找一个谈得来的伴侣。经人牵线搭桥,他认识了相貌端庄,颇有文采的张怡。张怡失去老伴已经6年,儿子在外地,她一个人生活在平凉。两人往来了一段时间,仇和沉醉于张怡率性的文人气息,萌生了爱意。无数次地交谈、散步,使仇和和张怡敲定了再次大婚的喜日。张怡的儿子得知了此事,极力反对,他生怕母亲上当受骗。
尽管张怡再三解释不会分财产给仇和,只是想找个伴,但是儿子始终不相信也不同意,双方僵持数月。原来,张怡与原老伴有两套住房,还有20万元存款。儿子担心仇和因贪图张怡的钱财才与她结婚,婚事就这样被无限期地搁置下来。
家住华亭县西华镇的王晨光早年丧偶,和离异单身的红霞相好后,受到两个儿媳的极力反对。她们说红霞品行不端,并大吵不休。老人只好搬到红霞在邻村的老家,不过儿媳依旧跟踪、吵闹。无奈之下,两人只能躲到县城租房居住。快70岁的王晨光感叹:“我连一个遮风挡雨的家都不能给她,成天像打游击一样,太对不起她了!”
王晨光知道,家人之所以干涉他们的婚姻,主要是担心以后会出现财产分割上的矛盾,所以,连默许他们“搭伙”生活也不情愿。
家住崆峒区万安门社区的马光华今年67岁了。四年前,吴光华的妻子病逝,两人育有一儿一女,现在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平时,儿女忙于家庭和事业,基本无暇回家照顾父亲。两年前,儿子为父亲从农村找来一个保姆,侍候父亲的生活起居。保姆离异数年,55岁,样貌淳朴,性格敦厚。两年来,保姆负责给马光华洗衣、做饭,陪他看病。马光华对保姆产生深深的依赖,保姆有时回家,马光华感觉自己会特别想念。今年1月,马光华向子女们提出要和保姆登记结婚、共同生活的想法。没想到,这一想法遭到了子女们的强烈反对。马光华的儿女认为:父亲与保姆年龄、身份相差较大,传出去会让亲戚朋友笑话,而且,以后的财产分割也会是个大麻烦。马光华的儿子辞退了保姆,还以不承担养老义务为要胁,不让他们再见面。生活起居没人照顾,没有了可以说话的人,这种孤独和失落感让马光华苦不堪言。
平凉民俗专家王知三认为,很多子女对自己年老的父亲或母亲再婚,感情上转不过弯来,认为无法接受;遗产会落入他人之手;让人说闲话,产生子女晚辈“不孝”的社会形象等。他建议,对于单身老人再婚后可能发生的财产纠纷,可以通过“婚前财产约定”和“财产公证”等法律手段加以解决。双方可事先通过协议约定婚前、婚后财产的归属情况,“比如,针对老人和子女的担心,再婚老人就可约定婚前的财产为个人所有,婚后的退休金等财产为两人共有。”
王知三呼吁,各界应依法支持和维护老人的再婚需求,对再婚遇到阻挠的老人积极提供法律帮助;相关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老年婚姻管理机构,对老年人再婚采取一些特殊照顾与指导,比如再婚双方签订协议、办理婚前财产公证、协调子女关系等。
(文中当事人名均系化名)
新闻推荐
□何东升华亭古来地广人稀,无论官宦商贾,还是牧民耕夫,皆喜养犬,一为做伴,二可壮胆,三可护卫。虽说自古到今,养犬者众,犬多无数,然有狗娃告状之故事,流传千载,令人感叹。在华亭...
华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