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大妈,这几天感觉好些了吗?”今年81岁的何美英是西固区先锋路街道兰化十七街社区的居民,视力一级残疾,由于腰间盘突出下不了床,儿女不在身边,春节临近了,社区组织志愿者上门看望、慰问老人,并帮助老人整理床铺,与老人交流、谈心,让老人心灵得到了慰籍。目前,西固区有为老服务志愿者约2300余人,不定期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小到日常买米、买面、洗衣服、打扫卫生,大到为老年人代办各类手续,到银行取钱,后事安排等。
谈到志愿者为老服务,西固区文明办主任王冬梅告诉记者,西固区是一个老工业区,60岁以上人口为51559人,占总人口的15.6%,并且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空巢老人17906人。这些老人曾经为西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在独居在家,他们中大多数为企业离退休人员,经济上没有困难,但缺乏精神慰籍。针对这一情况,西固区探索出了一种新型的为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服务模式——“精神疗养”,就是利用志愿者服务网络,上门与老人聊天,交流情感,使老人的心灵快乐起来。
孟秀玲是西固一家企业的职工,由她牵头组织的“水滴爱心志愿者”团队近60人,不定期为老人上门服务,庄浪东路西社区为老年人开展“夕阳救助”系列活动和“一对一帮扶”活动,解决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实际困难。西柳沟街道党工委针对辖区子女外出打工,独自留守的老人越来越多的实际,建立了社区空巢老人登记制度和志愿者包户制度,结对为高龄患病老人安装“爱心门铃”亲情服务,就是在同一楼层或同一楼栋内,在独居老人家里和邻居之间安装了一个无线门铃,老人有什么困难,只需要摁一下小按钮,志愿者家中的铃声就会响起,使志愿者能够迅速赶到,并根据需求,及时为生活有困难的孤寡、残疾、特困、空巢老人解决实际困难,排忧解难。“爱心门铃”唤回了团结互助的邻里真情,使60多名老人受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昨从城关区政府了解到,自两月前首创推出门前市容环境责任公约,并经城管部门与临街店面签订公约后,大多店主以前不清除门前泥雪、随意出店占道经营等自私行为...
泾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泾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