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泾川新闻 > 正文

肌肉注射缘何渐行渐远 经济利益驱动是根本

来源:兰州日报 2010-07-09 05:35   https://www.yybnet.net/

还记得小时候感冒发烧了,妈妈带你去打针吗?护士阿姨用药棉在你臀部画着清凉的“圈”,然后拿着一根针管扎下去。这就是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屁股针”的肌肉注射。不知从何时起,肌肉注射似乎退出了历史舞台,被俗称“吊瓶子”的静脉输液渐渐取代。对此现象,记者走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希望找出个中原因。

记者目击

7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省妇幼保健院儿科输液大厅,不足100平米的大厅里挤满了人,一眼望去,“吊瓶子” 的小病号满眼皆是。在大厅里,一个正在喝牛奶的小男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走近一看,他的小手背上已经有了好几个明显的小针眼儿,周围的皮肤已经泛青。记者与小男孩的妈妈攀谈起来,她说:“这孩子扁桃体发炎,又发高烧,在这儿输液已经有三天,今天好多了,体温已经下来了。”记者问她为什么要输液,她说是自己要求的,输液好得快一些。

在大厅的一个角落里,记者看到了爷孙俩,正在哄孙子的爷爷告诉记者,儿子儿媳的工作忙,孩子一直是他们老两口带,这次孩子感冒先是在家吃了点药,后来居然开始发烧,他们就立即带他到医院了,现在输液两天,症状已经明显好转。在交谈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液体是医生给开的,他们自己也认为输液见效快。这位爷爷说:“如果是小病,吃几片药就没事了,但发烧可是大问题,必须重视,输液来得快。”

接着,记者来到火星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来看病的人不多,只有两个小孩在输液,还有一个医生正在给一位老人开药。正在输液的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对记者说:“孩子感冒好几天了,我们一开始没有注意,昨天晚上开始发烧,把我们吓坏了,今天一大早就赶到这里了,输液可以快点起效,让孩子少受点罪。”这里的一位护士告诉记者,如果是流感季节,到社区医院看病的人也不少,输液的病人就更多了。

现象分析

在省内一家三甲医院的注射室有一份记录显示,目前平均每个月有三四千人次在医院静脉输液,但肌肉注射的却寥寥无几。因此碰到病人“扎堆”的时候,医院以往的注射室根本不够用,很多医院不得不开设了输液大厅。

有人认为,城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肌肉注射一天至少早晚要各打一针,有时一天还要打三针,治疗时间长,为了尽快康复不耽误工作,选择静脉输液的病人就越来越多。现在的孩子一发烧,家长就带到医院打吊针。而除了小孩,打吊针的成年人也不在少数,“孩子少遭罪,希望快点好,别耽误工作”是普遍心态。除了认为“屁股针”不方便,疼痛也是一些患者不愿忍受的。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记者验证了这些说法。

“屁股针”为何越来越少?对于记者的提问,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常敬伯介绍说,打“屁股针”时药物从肌肉进入血液需要时间,而静脉输液则直接将药物打入血液,药物达到血液浓度的时间短,吸收快,起效要快很多。

此外,“屁股针”现在逐渐少见,还有一个原因是考虑到肌肉注射很可能引起肌肉损伤,进而引发臀肌挛缩。经济利益驱使是根本

采访中,有患者给记者算了一笔小账:过去打一次屁股针的注射费一般在0.5至1元,而现在打吊针的注射费至少需要5至6元。再加上其他注射器具、用药等因素,综合下来,打一天吊针的费用平均是打屁股针价格的数倍。无形中,患者的负担“被增加”了。

有一些较为理性的患者说,打“屁股针”一针才花几元到十几元,但打吊针连药物加注射费却要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两者费用相差很大,不少患者认为“屁股针”逐渐淡出的真正原因是没钱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对于“屁股针”来说,患者的需求或者实际情况只是一方面,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医疗行为市场化,这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现在,很多药厂已经不生产供肌肉注射的剂型,尤其是抗菌消炎药,输液用的抗生素价格比其他剂型高出数倍。没有来源,医院就无法提供“屁股针”给患者选择。另一方面,肌肉注射产生的耗材和服务费也无法和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相比,便宜的注射方式就被市场化的医疗行为淘汰了。利益驱使下,也许任何违背原则的行为都可能出现。

遵循原则

随着“屁股针”逐渐被冷落,静脉注射已成为药物注射的主流。有专家提醒,打吊针虽然起效快,但也有适应症,不少患者忽视了其副作用。实际上,静脉注射在大小医院被滥用的情况已很普遍,这非常值得警惕。

从用药原则上说,可以用口服药物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解决的,就不要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有明确用药指征,拿常见的感冒发烧来举例,一般来说,细菌感染并合并了肺炎、失水、气促等重症才需要用到静脉注射,而单纯性的病毒感染如果不是持续高热超过五六小时是不需要用抗生素的。而且,目前还没有静脉注射的特效药可以对抗病毒性感冒,也就是说如果是病毒性感冒打吊针也是没用的。

但遗憾的是,人们希望医疗机构和医生所遵循的“原则”是柔性的,在医疗改革中,除了卫生行政部门针对医疗机构的“要求”、“规定”之外,至今仍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的强制性措施,因此,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某种违规行为有时无法界定,或者界限模糊。

出台政策

从某种意义上讲,降低医疗费用就是医疗改革的重大目标,为此卫生行政部门也是绞尽脑汁。记者在省卫生厅了解到,自去年以来,省卫生厅坚持推行医务人员“四个排队”制度,即医师用药量、抗菌素使用量、患者自费药使用量、青霉素占抗生素比例排队制度。目前,在整治不合理用药、处理“大处方”行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4月28日,省卫生厅召开了全省妇幼卫生工作视频会议,厅长刘维忠在讲话中说,妇幼卫生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妇女和儿童占总人口大多数,做好妇幼卫生工作,是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妇女儿童的保健工作,首先要解决过度医疗问题。现在妇幼保健机构儿童输液的太多,不管大病小病,一到医院大夫就开液体,吊瓶子,这当然与家长心切,急于让孩子见到疗效有关,但也存在部分医务人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因素,孩子从小就大剂量、经常性的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不同程度影响。

因此,针对部分妇幼保健机构儿童疾病的治疗中输液比例较高的现象,省卫生厅在今年要求各妇幼保健机构积极探索,将中医药运用到儿童医疗保健的各个方面。制定发挥中医药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中医药预防保健科室,配备和培训相关业务技术人员,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做到能用中药的不用西药,能口服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逐步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

新闻推荐

“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快乐”西固福利东路社区实施“三小”工程服务流动儿童

“我们身在他乡,不觉一丝孤单,社区的叔叔阿姨对我们非常关心,我们生活得很快乐。”日前,记者在西固区陈坪街道福东社区采访时,一名儿童这样说。西固...

泾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防暑食品送警营2010-07-29 05:27
评论:(肌肉注射缘何渐行渐远 经济利益驱动是根本)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