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消费观念,私家车快速发展,必将使私家车数量极具猛增。可“行车难”、“停车难”、“管理难”“停车不安全”等问题也接踵而来。近日,众多市民就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打进本报关注停车难新闻互动电话8488400、8454703、13014140618,提出了许多合理建议。
小区规划缺长远“眼光”
“停车难问题严峻,而相关部门没有对居民区停车问题予以足够重视,疏于管理,可物业部门又难以承担起这副重担,导致居民区停车难日趋严重。”市民李国兵说。同时,自本报“治理停车难建言献策”热线电话开通以来,不少市民说出了很多诱发居民区停车难的原因。市民王先生在来电时说:“应该说,很多居民区在规划建设时都有停车场这部分区域,但是,由于管理部门对小区停车场配套建设把关不严,使小区停车位配备形成规划与落实存在很大差异,也就是说,不少居民区的停车位被其他设施占用,从而加大了居民区的停车压力。”
还有些市民追根溯源,把居民区停车难归结到开发商身上,因为开发商对停车位配备标准落实不到位,随意压缩停车位建设规模,从而变相造成新建居民区地下停车位紧缺,炒高了地下停车位的“身价”。
改造旧居民区增设停车位
家住兰后工程总队家属院的刘旭东说,有好多小区和他们的小区一样,修建的时间比较长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开发当初除规划了少量的绿地和车辆的通道外,未考虑到汽车的停放位置。现在要增加停车位,应该对居民区原有的绿地和公共用地进行改造,尽可能地拓宽停车地方和行车道,以缓解居民停车难的现状。
“停车难如今已经成为有车市民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了,所以,我建议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在购房时选择配套设施完善的居民区入住。”市民韩建峰说,因为新建成的居民区,配套设施完善,有完善的物业管理部门,对车辆可以进行专项管理。不仅停车区域比较大,也可避免车辆的偷盗、损坏等问题的发生。
多渠道化解停车难
市民吴先生说,在南京部分小区周边,都设有“夜间停车保管站”,其作用就是给居民提供夜间停车服务,派专人负责过夜车辆的安全,起到“引车出区”的效果,化解小区停车难现象。因此,市区部分车多为患的居民区,要以在小区周边道路及公共用地设夜间临时停车位为基础,适时尝试设立临时停车场修建。这样,就可以打消车主因担心车辆被损宁可挤进小区的尴尬。
也有居民期望,小区物业替居民排忧解难,对小区内无处停放的车辆,在小区外寻求停车空间。住在铁路局路段一小区的居民薛宏林说:“小区停车位通常是夜间爆满,而夜间居民周边的商铺都关门休息,他们的停车位是空闲的。小区物业应该牵线搭桥,利用了这个时间差,把居民区的车辆分流到商铺停车位停靠。”
同样,居民们建议说,无法满足居民停车需要的居民区,街道、社区要出面协商,把居民区附近机关、单位在夜间闲置的停车位,以共享形式提供居民使用,小区停车位白天空闲时,就让附近机关单位的车辆停靠,合理有效地利用停车资源。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从3月9日召开的红古区2011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红古区已建立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监管体系,全区食品...
泾川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泾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