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甘肃医疗队。央视照片
11年坚持治沙的当代愚公王天昌。央视照片
本报讯(首席记者刘健) 2011年已近尾声,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于日前启动,目前所推出的43名候选人中,有两人(团体)来自甘肃省。他们是,为甘肃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的“6·26”甘肃医疗队和11年坚持治沙的当代愚公王天昌。
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推选标准,是人物事件发生在本年度或人物在本年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推选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质: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登录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可以看到,目前公布的“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候选人共有43名。其中既有“两弹”元勋、863计划领导人朱光亚这样的知名专家,也有资助困难学生的企业家,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数十载奉献社会的普通人。值得一提的是,“6·26”甘肃医疗队和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农民王天昌也跻身在候选人之列。
“6·26”甘肃医疗队
“6·26”甘肃医疗队是以甘肃省泾川县党原镇卫生院原院长王富庆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孙燕、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江森、陈可冀等为代表的医疗团队。40多年来,为甘肃卫生事业、增进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9年,在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6·26”指示精神的号召下,王富庆携妻子离开家乡北京,来到甘肃省泾川县党原镇卫生医院,竭诚为当地百姓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1970年带全家落户甘肃定西,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积极抢救当地认为已经不能治疗的病人,曾救活一个月大患肺炎的婴儿,患儿父母感激不尽,将婴儿的名字改为“敬燕”。
中国科学院院士、病毒学家毛江森,1970年携夫人从中国医学科学院来到甘肃康县岸门口医院工作,在这里一待就是8年。在为群众治病的同时,他还针对当地农村甲肝发病率高的实际,开始做肝炎病毒研究。1992年,甲肝疫苗得以正式进入临床推广,为我国控制甲肝流行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奠基者及开拓者,他悉心投入农村卫生事业,践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
“治沙愚公”王天昌
王天昌,男,甘肃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农民。
离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不到40公里的长城乡红水村,地处腾格里沙漠的西南缘。在沙漠中有一方茂盛的沙生植物,是甘肃武威的农民父子王天昌用11年时间种养出的6400亩“沙漠植物林”。
由于腾格里沙漠风沙线不断前移,红水河东岸沙区植被破坏严重,风沙活动频繁,每年有大量的农田和庄稼被风沙埋压和毁坏,父亲王天昌和儿子王银吉便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在风沙口种树种草,让沙漠绿起来。
1999年春,父子俩走进这片东沙窝,开始了艰苦的治沙生涯。沙生苗木短缺,他们就自己培育;春天植树的黄金时节,人手不够,就自己花钱雇请10多名临时工帮助压沙障、栽树苗。
在沙进人退的不幸岁月,在“谈沙色变”的荒漠边缘,王天昌、王银吉父子挖坑居住,靠两峰骆驼运水浇灌,11年间在地处腾格里沙漠的西南边缘建起一道绿色屏障——6400亩“沙漠植物林”。
新闻推荐
近日,西固兰玻西社区居委会与西固先锋路街道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妇女健康公益行活动,走访慰问辖区困难退休女职工、无子女家庭、大病患者家庭,为她们送去慰问品,并送医上门为...
泾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