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惠程华 通讯员赵永刚
2月18日,泾川县荔堡镇原董村庙胡同社农民王锁宏开着自己的小轿车去县城给亲戚拜年。
今年38岁的王锁宏是一名钢筋工,专门承包农村小康屋、两层楼等小工程,一年下来能收入1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搞土木工程的手艺人、小包工头越来越多,原董村也成了镇上有名的“瓦匠村”。王锁宏说:“这两年,村里孩子上学不用交学费,种地有补贴,看病有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收入好了,就想着买辆小汽车。”
除了“瓦匠村”,泾川县的“苹果村”、“蔬菜村”、“养牛村”许多农民也开上了小轿车。飞云乡南峪村村民郭彦明,家里种了8亩果园。去年他收入6万多元,购置了一辆小轿车,加入到了“有车一族”。他说,去年一年,村里就有10多人和他一样开上了私家车。
近年来,泾川县大力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全县果品、蔬菜、养殖、劳务等产业蓬勃发展。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86元,增长18.1%。
新闻推荐
本报泾川讯(记者惠程华通讯员徐青)清明过后,泾川县连续出现低温霜冻天气,导致全县正在开花期的16.4万亩果树受灾严重。目前,全县干部群众正在积极开展抗灾自救活动,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4月6日凌晨,泾川...
泾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