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泾川新闻 > 正文

“三化”强“三农”

来源:平凉日报 2014-03-04 19:2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赵永刚

初春时节,深入泾川农村采访,记者深切感受到这个县的农村变美了,农业变强了,农民变富了。这一切嬗变的背后,是该县抢抓各项政策机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三化”为目标,切实加强“三农”工作的集中用力。对“三农”工作的聚焦发力,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也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

农业产业化

“工农联盟”的积极探索

2月25日,记者来到泾川县陇原红果品贸易公司,只见院内停放着一辆大货车,2台叉车在气调库和货车之间来回穿梭,10多名工人正把一箱箱包装好的苹果过秤、装车……公司董事长靳玉国介绍,正月初十上班以来他们集中给泰国供货,平均每天要出口苹果25吨。

陇原红果品贸易公司是泾川县为了加大果品贮存、销售和出口,去年通过招商引资建办的一家龙头企业。从去年10月初公司建成运营后,已贮存当地苹果8000多吨,向新加坡、印尼、泰国等地出口苹果6000多吨。

果品产业是泾川县的第一主导产业,该县按照年递增5万亩的“加速度”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果品的冷藏、包装、加工等链条,提高果品“身价”。目前,全县建办了恒兴果汁厂、林塬果酒厂,建成果品气调冷藏库59座。

这是泾川县以抓工业经济的理念,突出培育龙头企业,以形成“工农联盟”之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成功范例。

泾川是一个雨养农业大县,农业人口比重占到了90%,虽然近年来该县通过努力,初步形成了果品、畜牧、蔬菜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但是,这新培育起来的“三朵金花”仍处于“含苞待放”的初级阶段。

自给自养、小打小闹的农业发展模式只能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将特色产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带动农民增收的经济优势?泾川县转变发展思路,把产业优化升级的着力点,放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上,加大了招商引资步伐,大力发展肉食品、果品、饲草料农产品加工型产业集群,构建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县域经济体系,形成了以工带农、工农互促的发展格局。

2013年引进的全球500强企业正大集团年产30万吨饲料生产线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县发展畜牧产业饲料不足的“短腿”问题。而产品销售又有雨润集团3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生产线解决“后顾之忧”,这样泾川的养鸡产业产、供、加、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初步形成。

农村社区化

打造农村的“新样板”

2月24日,记者来到泾川县玉都镇康家村,在这个村组团建设的小康住宅区,只见宽阔平整的水泥硬化路,别具特色的两层小别墅,青砖灰瓦的小康屋,亭台廊榭的中心花园……站在这个村中心花园的最高处,康家村新貌尽收眼底。

康家村的“幸福转身”,就是该县“抱团”建设新农村的一个缩影。

2006年,泾川县被列为全省第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县,2009年又被列为第二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两轮试点该县先后争取项目补助资金4450万元,在项目补助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下,该县累计带动群众、整合项目投资10亿多元,打造出了泾川新农村建设的品牌。

2012年第二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县项目结束后,如何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该县就是将新农村建设进行到“底”,并植入社区建设理念;按照“县城—小城镇—中心村”3个层次推进的思路,全县确定了党原乡柳寨村、飞云乡南峪村等68个中心村布局,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依托、以中心村为基点的建设格局,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共建共享。目前,68个中心村已初具规模。

在王村镇二十里铺村中心社区,一座座青砖灰瓦的小康屋整齐排列,公路两旁的蔬菜大棚星罗棋布,蔚为壮观,成了村民的“聚宝棚”,硬化道路直通群众家门口,群众个个喜笑颜开。

这个村融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组团式建起了新农村。村民魏恩宏住上了小康屋,他笑着说:“我们现在住上了小康屋,修起了文化广场和鱼塘,挣钱有蔬菜大棚,现在生活很幸福。”

2013年,全县推进了3个示范带、5个示范村和飞云南峪、党原高崖等14个中心村建设,新建、改建小康住宅2640户,实施危旧房屋改造3000户。(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农民市民化

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上世纪80年代,提起泾川农村、农民,更多的人觉得是土房、土气。现如今,泾川农民不再“土”,他们也洋气起来了。

近日,走进高平镇高平村农民路立杰家,只见他家前有小花园、后有小独院的“小别墅”设计新颖,布局合理。走进一楼宽敞的客厅,液晶电视、真皮沙发、大理石茶几一应俱全,气派的装潢让人感受到现代化生活的气息。

高平村党支部书记燕金平说:“农民居住的环境好了,文明意识也增强了。住上小洋楼的农民,家家户户都种苹果,农民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比谁家的日子过得好上……”

和高平村一样,如今,在泾川县建成的农家新村,水电路网,村庄绿化,排水排污工程,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户用沼气、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也走进了百姓生活,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县累计建成通乡通村油路224条,提前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目标。建成北部、南部、东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实现了“自来水化县”的目标。建成户用沼气池2万座,发放太阳灶1.6万台,建成沼气服务网点33个,全县农村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53.3%。

农民市民化,就是要让农民与市民一样平等地享受到公共服务。泾川县在每年集中办好“10件惠民实事”的基础上,以县城为圆心、各乡镇为圆点,着力打造以物流、人流、信息流为主的“一小时便民生活圈”。

如今,住在中心村、新社区的泾川农民,一出门就是标准化的村部、卫生所、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代办、医疗、购物、休闲、务工等全方位的服务。

新闻推荐

“三化”强“三农”——泾川县推进“三农”工作侧记

...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百万巾帼竞芬芳2014-03-08 19:25
评论:(“三化”强“三农”)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