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已近尾声,平凉市今年的医疗卫生改革仍在铿锵前行。全市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中医药发展等方面,均有不俗成绩。2014年,市委、市政府在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心头。无论是农民、城镇居民,还是低保对象,他们的健康,都被党和政府关注着。
●260个全面完成省市列实事,全市共实施各级各类卫生建设项目260个,总投资2.46亿元
●320元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280元提高到320元
●98.7%在全省率先启动新农合分级诊疗和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全市参合农民179.57万人,参合率98.7%,高出全省平均值0.7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赵育娴
“大病看不起,小病扛到底”,这句反映过去城乡贫困家庭看不起病的真实写照的话,如今已被改写了。
“你有医保吗?手术费报了多少?”新的拉家常关键词闯入百姓新生活。打工的不用羡慕“铁饭碗”,农村人不用羡慕城市人,即将过去的一年,230万平凉人因医疗事业的发展而活得更自信,更有奔头。
启动分级诊疗
小病不奔大医院
“在卫生院看病离家近、花得少,一样能把病看好,确实方便多了。”
62岁的孔凡应家住庄浪县朱店镇牛咀村,今年7月16日,他在庄浪县医院检查出患有“脑梗塞”。在知道庄浪县正在实施新农合分级诊疗政策后,孔凡应选择到朱店中心卫生院住院治疗,13天后便康复出院,住院费总共1793元,新农合“报销”后,自己仅仅掏了162块钱。
大医院人满为患、超负荷运转,基层小医院冷冷清清、吃不饱饭——这种不合理的诊疗格局过去在平凉市长期存在。今年3月,平凉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新农合分级诊疗和支付方式改革试点,鼓励参合农民常见病、多发病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实现“医生流动服务,病人本地就医”的目标。
“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以来,我们卫生院首先得到了实惠,住院人次数较往年同期增幅近50%,技术力量薄弱、专科人才短缺等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朱店中心卫生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二院人多,在门诊输液有时候连坐的地方都没有,还是社区医院方便。”12月12日,记者在崆峒区新湖花园社区卫生服务站见到了正在“打”点滴的王琴琴,因为长期佩戴隐形眼镜,她的眼睛经常发炎。上次去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时,大夫告诉她在社区医院就能治好,这次就直接来了家门口的卫生服务站。
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市县级医疗机构确定100种、乡级50种病种推行分级诊疗,控制转外病人和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建立规范有序诊疗新秩序,提高了新农合保障水平和基金使用效率。截至11月底,共为317.14万人次报销医药费用5.96亿元,实际住院补偿比为58.01%,高出全省平均值1.8个百分点。55种重特大疾病实际住院补偿比达到78.1%,县外就诊率较上年同期下降2.1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值8.11个百分点,分级诊疗次均住院费用较普通疾病费用下降21.98%,报销总金额、人均报销住院费用分别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卫生项目投建2.46亿元
“从卫生所建成以后,我就再没去外面看过病,高血压最怕的就是来回折腾,以前从家里到乡卫生院买趟药,来回远着呢。”12月6日,大寨乡童咀村60岁的村民马三贵告诉记者。
11月底,随着崆峒区大寨乡童咀村卫生所投入使用,村民们“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童咀村卫生所是平凉市今年20个市列标准化村卫生室之一。为改善农村居民就医环境,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缓解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平凉市继续把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作为民生项目来抓,建成了省列实事200个、市列实事2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
除此之外,今年平凉市卫生项目建设成果丰硕:投资6160万元、总高11层的市级儿童专科病区10月正式开建;建成市级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3个县级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华亭县妇幼保健院搬迁改造项目建成投用,静宁、庄浪两县建成主体;14个乡镇卫生院附属工程、17个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庄浪县中医院住院综合楼和灵台县重大疾病防治设施建设项目正在招投标,崆峒区重大疾病防治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主体……
记者获悉,今年平凉市共实施各级各类卫生建设项目260个,建设总面积10.6万平方米,总投资2.46亿元,其中争取中、省预算内项目建设资金1.1亿元。
加快中医药发展步伐
打造“国医养生”名片
在城区部分有名气的老中医诊室前,每天早晨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排满了门诊走廊;在古色古香的庄浪县中医养生馆,前来针灸、按摩、刮痧的居民络绎不绝;各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成了农村群众看病就医的“香饽饽”……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诊疗在平凉市越来越深受群众睐。
围绕“中华崆峒养生地”建设,今年以来,平凉市各级综合医院均成立了中医科、中医管理科和中药房,在西医临床科室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室。91%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中医诊疗室,93.6%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不让张大夫瞧一瞧,还是不放心。”今年10月,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年轻的小苟被确诊为早期肝硬化。她的母亲王女士在担心之余,带着小苟来到庄浪县中医医院,找了中医副主任医师张金发给儿子看病。
1998年,庄浪县中医医院成立了建院以来的第一个专科——肝病专科。如今,已有16年历史的庄浪县医院肝病科被列建为国家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
加强中医药专科建设是平凉市加快中医药发展步伐的一项重要举措。除了庄浪县医院,泾川县中医院康复科、静宁县医院针灸科被列建为省级重点专科。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国家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3个、省级11个、市级32个。同时,还将中医养生机构纳入全市城乡医保定点范围,全面落实了城乡医保中医药报销优惠政策。
“今年,我们倾力打造‘国医养生\’名片,建成中医(养生)馆11个,7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特色机构。县、乡、村及社区医护人员普遍掌握了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和6项食疗保健技术。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将中医养生保健与旅游融合,促进以中医药产业为主的健康服务业发展。”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泾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