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晓明
1974年,白家村牛角沟曾出土了距今2-5万年的人类头盖骨,比北京山顶洞人早2-3万年,被中国科学院人类研究所命名为“泾川人”,亦称“泾川少女”;牛角沟遗址因此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被写进甘肃省初中教材。
白家村地处泾川县最东端,与庆阳宁县接壤,距离长庆桥高速出口5公里,这里交通便捷,山川秀美。躺在历史长河中沉睡了许久的白家村,近年依托牛角沟文化遗址积极打造生态旅游型新农村。4月中旬的一天,记者走进充满传奇色彩的白家村。
踩着水泥硬化村道在村里行走,道路两旁依起伏地势新建的长城墙垛古意十足,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在道路一侧整齐排列,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新居与一面面旧居庄基围墙相互映衬。在出土“泾川少女”的牛角沟沟口,一处新建成1500平方米的水景休闲广场吸引了记者目光:从山崖上流出的涓涓溪流聚成小瀑,顺新建的导流渠淙淙而下。沟口一方鱼塘池水清澈见底,鱼儿摇尾漫游。鱼塘东侧的停车场旁,一处新落成的青砖青瓦的四合院农家乐,正在张灯结彩,“五一”将开门迎宾。
“农家乐主人王玉海不在家,进城请大厨、购设备去了。王玉海以前在外地搞餐饮,今年回乡投资22万元建起了这个农家乐。”村支书白宁安说,“以前村子穷,村民都跑出去给人打工,如今的新农村建设、尤其乡村旅游开发,吸引了好多人回乡创业。如今乡村旅游的前景好着呢。”
陪同采访的泾明乡乡长张静平介绍说,白家村探索挖掘牛角沟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建设集观光、旅游、垂钓、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示范园。村里规划新建6个主题采摘园,目前已在河沟两面栽植桃树、核桃树、樱桃树等1000多株,对现有的400亩果园全部落实了标准化管理,去年秋季又高标准新建果园600亩。全村人均土地面积仅有1.7亩,但人均果园目前已达1.5亩。
围绕发展乡村旅游,白家村美丽乡村建设正有序推进。村上在撂荒地、空闲地就势建成了2处休闲活动场地,沿途安装20盏太阳能路灯,同时还硬化村道、配套渠系、清理生活垃圾等,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今年,白家村被列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村,项目总投资205万元。计划硬化沙化道路5.8公里,渠系配套3.59公里,实施三清五改40户,栽植苹果250亩,整合项目资金118万多元异地搬迁群众30户148人,投入70万元新建村部和文化广场。目前,各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依据山势和地形,白家村计划打造六个主题园:以老戏台古私塾等为主的‘古韵流香\’、以植物观光为主的‘绿海溢香\’、以生态采摘为主的‘金果飘香\’、以农趣体验为主的‘白萱涌香\’、以水景风光为主的‘山水幽香\’、以休闲垂钓为主的‘古潭逸香\’。”谈及白家村的未来,张静平满怀信心。
“今后,我们在保护好国家级文物遗址的同时,深入挖掘牛角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筹资新建农耕文化馆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养在深闺数万年的‘泾川少女\’出土地,重新焕发出迷人风采,也让生活在这一方水土上的白家村人早日走向小康之路。”张静平说。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