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泾川新闻 > 正文

平凉好人 善行义举

来源:平凉日报 2015-04-27 18:36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经基层群众推荐、活动评委会评审,第三期“平凉好人榜”近日揭晓,又有13位普通市(农)民光荣上榜,本报特将这些好人好事予以刊登,供广大读者学习。

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好人、好事,请随时向当地文明办推荐或向平凉日报社、平凉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提供新闻线索。

市文明办推荐电话:8233778

平凉日报社新闻热线:8237928

平凉广播电视台新闻热线:8225721

37年坚持守护瘫痪丈夫的好妻子

苏克勤,女,61岁,庄浪县北城社区居民。1978年,苏克勤的丈夫在建筑工地施工时受伤,导致全身瘫痪。那年儿子不到5岁,女儿不到2岁,年仅24岁的苏克勤承受着巨大的悲痛,背着丈夫四处求医,挑起了维持一家生计的重担。平日里,她把孩子锁在家里下地干活,每两个小时跑回家为丈夫翻一次身;晚上尽可能缩短自己的睡眠时间,为丈夫按摩;丈夫容易便秘,只能吃流食,她把所有的食物打碎压汁后调在一起喂。就这样守护照顾了37年,从青丝变花甲,她从来没出过远门,甚至没有离开家持续超过两个小时。常年劳累下,她的关节严重变形,腰腿疼痛,近两年走路也有些困难。如今,儿女们长大成人,接过了温情守护的接力棒,一家人其乐融融。

用稚嫩肩膀撑起苦难家庭的阳光少年

岳嘉伟,男,17岁,崇信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家在黄寨乡大麦沟村,母亲先天性残疾,父亲2004年离家出走至今没有音讯。七十多岁的爷爷种着15亩地,懂事的岳嘉伟从十来岁开始,就跟在爷爷后面挑水、喂牛、收割庄稼,这些繁重的农活成了岳嘉伟儿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奶奶患腰椎间盘突出等病,不能下床,小嘉伟每个周末回家,都给奶奶洗衣服、煎药,找家里没有干完的活干。他几乎每天都是夜幕降临后才有时间看书、写作业。同龄孩子课余时间玩耍,但岳嘉伟把挤出来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小嘉伟说,逆境使他更坚强,他要上大学,靠自己的努力撑起这个苦难的家。

孝老爱亲好儿郎

于波,男,36岁,灵台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干部。他来自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9年,他的父亲因为患脑出血后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2006年,当他在独店镇秋射村核查村级计划生育业务时,母亲重度昏迷,未能与他见最后一面便离开人世。面对家庭重创,他从20岁起,带上病情愈加严重的父亲,辗转于他工作过的地方——独店镇以及随后的灵台县城。无论工作多忙,他坚持按时给父亲做饭、洗衣、理发,悉心照顾父亲的日常起居。在这期间,他还学会了量血压、扎针输液、常规按摩等“技术活”。16年来,面对重病的父亲和繁忙的工作,他苦累相伴,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久病床前有孝子,忠孝两全报父恩”的真情赞歌。

用爱挽回重病父亲生命的80后孝女

李玲玲,女,29岁,静宁县第一幼儿园教师。2012年,父亲突遭车祸,在县医院抢救半月无效、多次下达病危通知、很多朋友劝她放弃治疗的情况下,身为独生子女的她始终坚定希望不动摇。两年来,她四处举债20多万元,先后带着父亲转院去兰州陆军总院,兰大二院、兰大一院进行了5次手术,从父亲重伤昏迷不醒、到苏醒后没有知觉、再到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她像当年父亲照顾自己一样悉心照顾父亲,用人间大爱挽回了重病父亲的生命。如今父亲的病情已慢慢恢复,并能独立行走。

公益路上的热心人

马雪玲,女,回族,41岁,崆峒区柳湖乡十里铺幼儿园园长。十年来,她先后参与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姊妹学校”项目、“梦想行动国际”、壹基金温暖包发放等公益项目,结识了一大批志愿者;募集到来自海南、广州、河南及石家庄、兰州等地新旧衣物上万件,图书2000多册、玩具1000多件,发放到崆峒、泾川、华亭、灵台等地贫困人群中,使旧衣物、旧图书、旧玩具在乡下学校有了用武之地;她连续三年参加“斋月送礼包”活动,其中2014年8月,为390户贫困穆斯林家庭捐赠了价值7.8万元物资和3万现金;2015年,发起了救助峡门乡桂井小学脑瘤患者买强军活动,筹集善款8万元,解决了孩子的治疗费用。短短几年,她的团队牵线的助学、扶贫、助困、疾病救助活动募集资金达到40多万元。

在天津义务帮农民工订票的

平凉籍“90后”志愿者

袁晔、党娜、刘纳,去年12月初,在天津上班(上学)的平凉籍青年党娜、袁晔、刘纳3人,联合天津宝坻区4名“90后”青年发起“网上订票,我们义务帮您”的志愿服务活动,义务帮助不会上网买票的农民工代购火车票,让返乡农民工“温暖回乡”。他们印制了3万余份宣传材料,到农民工较集中的工地上发放,并设置免费订票点,开通两部24小时热线电话,登记订票信息。为了打消农民工顾虑,他们7名发起人每人筹集6000元,订票时先垫付费用,农民工拿票后再支付车费。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团队的志愿者已达到69人。“春运”期间为来津务工人员订票6556张,累计垫付车费98.3万元,没有出现一例农民工取票后不付票款现象。

扶贫济困的农民企业家

王彦清,男,52岁,华亭县安口镇立新村农民。王彦清于2005年开始了他的创业路,创办了一家建材公司,成为全县先进私营企业家。这位先富起来的农民企业家,始终没有忘记扶贫济困,回报社会。他的建材厂每年给同村、同乡60多名农民提供了稳定就业岗位,这些人月收入接近2000元。最令人称道的是他的一笔笔慈善账:捐资8.4万元为哑巴老人杨岁信修建了新房、围墙和大门;华亭县新农村建设捐款1万元、给崇信县庙台村捐资助学2万元;汶川地震后捐款1万元……据粗略统计,他扶贫济困的事例超过100件,捐助资金超过30万元。

20年任劳任怨的老计生专干

闫存福,男,51岁,中共党员,崇信县黄寨乡计生专干。闫存福从1979年起担任村干部,1993年被乡政府选聘为计生专干。计划生育是农村工作的“老大难”,但闫存福一干就是22年。从当初黄寨乡只有3名计生干部到如今该乡计生办已有15人的队伍,他无怨无悔,忍辱负重,走村串户跑遍了全乡的家家户户,苦口婆心宣传培训政策,动员落实节育措施,组织开展“三查”服务,登门兑现优惠政策,推动了计划生育国策在农村的落实。他工作二十多年了,目前仍是一名待遇较低的招聘干部,他的敬业精神为基层干部树立了榜样。

孤寡老人的“好女儿”

党淑英,女,51岁,庄浪县朱店镇东街村三社村民。朱店镇中心敬老院生活着16位幸福的五保老人,谈起幸福的根源,老人们认为除了党的好政策,就是他们有一个孝顺的好“女儿”。党淑英2001年3月被聘为庄浪县朱店中心敬老院院长。尽管只有区区700元的工资,但她一个人从做饭、洗衣、搞卫生和为老人洗脸、梳头、剪指甲等小事做起,细心、耐心、精心照顾着老人们的生活起居。14年过去了,她始终以“女儿”的身份照料着敬老院的老人,并为8位高龄孤寡老人办理了后事。

生命守护者、患者贴心人

胡江东,男,50岁,泾川县中医医院内二科主任。在26年的从医生涯中爱院如家,视患者为亲人,在繁重的住院部工作之余,坚持按时出门诊,每天早出晚归,没有8小时工作制,几乎没有周末,他的时间里只有病人,他的生活里只有为患者服务。来看病的人,无论富贵贫贱,他一视同仁,耐心细致地与之交流,为之诊疗。有些人医药费不够,他自掏腰包垫付。2013年门诊病人达8119人次,收治住院病人818人次,均位于全院前列,受到医院及患者好评。

公交干线的奉献标兵

任和平,男,50岁,平凉市公共交通公司城区一队16路驾驶员。2002年到公交公司工作至今,他有着丰富的驾驶经验、精通的修理技术和起早贪黑、勇于吃苦的精神,对乘客热心帮助,对车辆勤于检查保养。从业十多年,安全行驶35万公里,运营趟次1.96万趟,创营运收入15万余元,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没有一起旅客投诉,共收到表扬信58件,拾金不昧折合人民币2.3万余元,连续12年荣获单位“先进工作者”。

新闻推荐

月日上午崆峒区西郊街道办事处广场社区在人民广场举办

...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平凉好人 善行义举)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