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玉成
赵永刚罗保虎
在泾川县丰台乡丰台村,有一位61岁的普通农民,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记录家庭账务,一记就是35年。在他的账本里,大到几万元的修房建屋,小到几毛钱的零碎开支,都清楚地记录在册。他的这些账本,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农民在党的政策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精打细算过日子,家庭从贫穷到小康的发展变化,折射出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变迁;通过记录家庭账务,也教育了子女,使子女成才。
他,就是曹吉林。
小账本折射出生活大变化
3月31日,记者见到曹吉林时,他刚从果园里回来,和我们热情打过招呼后,他领着我们来到一间活动板房里,这是他临时的住所。“新楼刚修成,正在装修。”曹吉林说。
谈起家里的收入,曹吉林告诉记者,主要是靠果园,有时闲了捎带在丰台街道摆个小百货摊子。
当记者问及他家园子的栽植时间及收入情况时,曹吉林抱出了他的四本现金流水账本。
经过一番仔细查看,他说,果园是1996年栽的,1999年开始挂果,当年收入488元,开支1028元,刚开始几年投入大,1999年算下来还倒贴了540元。在账本上可以看出,2002年,他的果园开始盈余,这年苹果收入17495元,开支3875元,结余了13620元。“去年是情况最好的一年。”老曹的流水账里,记者发现去年苹果卖了77177元,开支了13647元,这里面农药、化肥、果袋支出是大头,结余了63524元。“去年苹果卖得好,给老伴和儿媳每人还奖励了1000元。”
从老曹的家庭账本中记者还看到,2014年是他家家庭收入最多的一年,也是开支最大的一年。这一年他家的总收入达到105077元,开支了66329.5元,主要用于果园建设和改善居住条件。
在去年的开支中仅人情费支出就达到了3100元。“这项比往年多了一千多元,这还都是些正常的来往。”曹吉林说,以前官情都是20元,现在日子好了,物价涨了,从去年开始也涨到了50元。
老曹的家庭账本不但反映了他个人家庭生活的发展变化,也折射着时代的变迁。老曹是从1980年开始记账的,那时他家还是14口人的大家庭,他在丰台工商所是个管市场的合同工。从1983年的流水账可以看出,曹吉林这份33元的月工资只领到2月份的前13天。“那年是我最辛酸、最苦恼的一年。”他说,因为受计划生育影响,他在工商所谋的那份合同工丢了,家人也受到了牵连,后来实在没办法,老父亲就把家分了,当时给他分了2孔窑洞,还有135元的外债。
丢了工作,家里断了收入,老曹就跑出去东拼西凑借了350元,买了一辆自行车,在陕西长武县进了些儿童玩具,四处跑着赶物资交流会,靠一天挣几块钱维持生计。1996年是他人生和家庭的一个转折。这一年,他响应政府号召率先在村里建起了果园,栽上果树后,他家的日子逐渐好转了,发展到现在也盖起了楼房。
“细活人”有计划过出“好日子”
在邻居和亲戚朋友眼中,曹吉林是个“细活人”,做事认真细致,过日子也会精打细算。
从1980年农历2月26至今,曹吉林整整记了35年的家庭账目,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只要有收支,就得顺手把它记了,不然撂个十天半月就忘了。”他说,通过记账,每笔收支、每项工作都有据可查,这样一年下来干了些啥、挣了多少钱、花了多少、来年准备干些什么,就都有了计划,也能养成勤俭持家的好习惯。
年轻时的艰辛生活让曹吉林深知赚钱的不易,到现在他的生活仍然非常简朴。在他的账本中,记者看到他家2014年衣服开支只有98元。说起这笔支出,他说,去年15元给自己买了条裤子,给老伴买了件棉袄和马夹花了73元,给孙子买线衣花了10元。“咱是个农民,衣服只要穿着干净就行,旧一点无所谓。”
虽然在穿衣上很克扣,但老曹在吃饭上却很舍得投入。“咱可不能让嘴受穷,把身板照顾好,多活一两年也就赚回来了。”他笑着说,现在生活普遍好了,家又在街道跟前,平时肉菜、水果他经常吃着,生活还是调理得蛮好的。
缘于年轻时的经商摆摊经历,曹吉林眼界开阔,思想活跃,他把政策形势跟得很紧。“政府提倡啥,我就跟着干啥。前几年政府扶持种烤烟,我用种烤烟收入买了台彩电。务了苹果园子后,我住上了楼房。”
曹吉林是一个做事很有计划的人,有多大肚子吃多大馍是他的人生信条。“日子是一天一天过的,只有靠平日的精打细算才能把日子过好。”曹吉林说,“我怕求人贷款借钱,那滋味不好受。这辈子除了分家时老人给我分的那135元贷款和开始摆摊时借的350元钱外,再也没有贷过款,也没借过钱。“当然,现在邻里朋友谁家有困难,500、1000我也经常给别人借哩,因为我困难时得到过别人的帮助。”老曹强调说。
除了四本家庭流水账外,曹吉林还保存着十多本大笔支出备忘录,他将果园建设、修房建屋、教育医疗等大笔开支记在其中。通过记账,曹吉林一直靠着自己的盈余滚动发展,将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流水账”教育出好子女
说起记账的初衷,曹吉林说,他当时记账一方面是为了使自己开支有序,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教育子女不要乱花钱。
“我记的每一笔账都是公开透明的。”老曹说,每年正月初五过后他就开始盘上一年的账,最迟初十就向家里人公布家庭账目。哪一个孩子一年吃药、穿衣、上学各花了多少钱,一公布出来,娃娃之间相互也有个比较,花得多的感觉不好意思,第二年在这些方面就会非常注意。
曹吉林向记者讲了这么一件事儿:前几年儿子刚工作时就嚷着要在平凉买房,我当时告诉他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现在钱也不好借,再说我给你也添不了多少,即使我手头有钱,也不可能全拿出来给你买房,万一我和你妈有个头痛脑热,手头也没钱周转。“当时我拿出这些账本,把他从小到大的支出给算了一账,儿子听了后觉得我已经为他抚养教育他花了不少钱,也不好意思为我再添负担。最终他选择了租房住。这两年手头攒了些钱,前年着手买房,首付交了20万,其他的按揭,儿子用每月的工资还贷款,我只给添了6万元。”
这些见证着社会发展变化的账本,也成了曹吉林教育子女的最好蓝本。“事实证明,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走大样,我的三个孩子为人正直,没有胡乱花钱的毛病,对我老两口也很孝顺,时常打电话问候我们。”说起自己的子女,曹吉林满脸幸福。他的两个女儿都在兰州做生意,日子过得很不错,让老曹最为自豪的就是受他记家庭“流水账”的影响,儿子也成了一名工程预算师,现在平凉某企业搞工程预算,每月收入5000多元。
“记账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打算一直把账记下去。”回忆起自己的这一生,老曹说,他前半生喜欢折腾,瓦工、钢筋工都没学成,本想着在工商所好好干,结果受计划生育影响也没干成,惟有记账这件事坚持了下来。“自己是个农民,如果不记账,以前学过的知识也就荒了。”曹吉林说,这4本现金流水账和十几本备忘录是他这辈子的念想,也是他的人生记录,现在老了,闲了拿出来翻一翻,以前的艰辛生活历历在目,仿佛人生重走了一遭,这也是另一种享受呢。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