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乡镇(街道)人大建设“12345”强基固本工程,是实践基础上总结探索、创新完善的结果,硬件标准化、软件规范化、活动经常化、履职制度化,趟出了乡镇(街道)人大规范化建设新路子。
2013年以来,平凉市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现实需要,坚持从制度创新入手破题,全力加强乡镇(街道)人大规范化建设,探索形成了“12345”强基固本工程模式,为“平凉经验”注入了新内涵、新动能。
“一条主线”——坚持把各级党委加强领导、重视支持这条主线贯穿乡镇(街道)人大建设和发展的始终,突出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解决了领导力量的问题,这是破解“平凉经验”的根本之所在。“1+4”(宪法和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监督法)“树立制度自信、提高法律素养”专题学习活动,有效提高了各级党委重视支持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自觉性。而“全面谋划、分管督促、联系协调”三项责任,“定期研究、沟通交流、支持督促”三项机制,“开展集中督查、实行排名通报”两项措施,无疑助力了党委领导重视支持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实效化,为工作创新和完善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两个作用”——坚持把发挥好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大主席作用作为凝心聚力的重要抓手,其核心和要义就是最大限度地彰显制度优势。从把好代表选举、会议召开“两个关口”,切实发挥好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到落实日常工作、实施监督、联系服务“三个到位”,切实发挥好乡镇人大主席的作用;从乡镇人代会编团、会次、时间、程序、内容“五不简化”到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专职专责开展工作,两个作用的发挥,使人大工作渗透、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增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凝聚力、向心力。
“三项建设”——坚持把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工作制度建设作为做好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重要保障,使职能“弱化”现象得到根治,有效解决了有机构办事、有人办事、依规办事的问题。按照有专人、有房子、有牌子、有印章、有设备、有制度的“六有”要求规范工作机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突出从乡镇党委层面完善领导支持制度、从乡镇(街道)人大层面完善工作运行制度、从乡镇政府层面完善接受监督制度入手,完善了重大事项征求意见、乡镇人代会筹备工作细则等,解决了工作不规范的问题。
“四个平台”——坚持把搭建“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在行动”,“双联系”和代表向选民述职平台作为增强乡镇(街道)代表工作活力的重要载体,使代表日常活动、作用发挥、联系群众、履职监督有平台,实现了权责的对接和统一。载体创新让人大工作深深植根于代表之中,让代表工作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激活了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活力,增加了代表履职驱动力。
“五项机制”——坚持把推行上下联动、包抓联系、代表服务、经费保障、考核评价机制作为做好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重要支撑,用制度做保证,力促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更加科学顺畅运行,为创新完善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在实践基础上大胆探索的同时,平凉市积极加强乡镇(街道)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其中明确乡镇人大统一对外悬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牌子,人大主席不直接分管政府工作,实行专职化;设立乡镇人大工作办公室,作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日常工作办事机构和本乡镇内各级人大代表的联络机构;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作为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人大代表之家”作为代表小组活动和联系选民的主阵地;每年组织20%的乡镇人大代表到原选区述职,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等做法,有效激活了乡镇(街道)人大建设一池春水。
经过市、县共同努力,目前,全市各乡镇(街道)均设立了规范的人大办公室,按正科级配备了专职人大主席,安排了工作人员。同时,将乡镇(街道)人大的会议经费、办公经费和代表活动经费一并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建成“人大代表之家”403个,编组代表活动小组586个,从崆峒区开展的“两访一讲、两查一看、两联一帮”活动到泾川县“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从崇信县开展的“民情日记”工作法到静宁县“四个一”活动,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经常化,标注乡镇人大工作的高度。
甘肃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罗笑虎通过调研认为,平凉市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实现了硬件标准化、软件规范化、活动经常化,为全省加强基层人大工作探索了路子。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平凉经验”出发点是强基固本、着力点是制度创新、落脚点是职能发挥,由此焕发的是平凉市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新活力。
改革增强动力,创新激发活力。历经两年的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完善,平凉市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2014年,全市乡镇共召开人代会126次,收集听取代表意见建议680条,作出决议决定268件,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共识。“有事找代表”,农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了表达、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群众普遍称道,人大和代表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据统计,全市5381名乡镇人大代表中,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占71.9%,妇女代表占24.1%,少数名族和归侨代表占6.7%,其他社会阶层代表占1.4%。这些代表多数是普通的村民或者村委会干部,与农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在乡镇党委和人大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履职培训、参加代表活动、参与乡村政风行风评议和农村民主管理等活动,促进了乡镇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宗教和顺,在平衡社会利益、调整社会关系中,代表的先进性得到了彰显。
在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中,代表的代表性得到了发挥。以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为平台,平凉市96%的乡镇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帮扶贫困户5300户,调处化解矛盾纠纷6600多件,帮助群众措办实事、好事9660件,推动了牛、果、菜等农村主导产业的发展,帮联农户人均收入比当地群众高出6个百分点,赢得了群众的好评。乡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更密切了,履职能力和水平更高了,代表意识更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和核心要义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和充分体现。
改革永无止境,创新还在路上。“平凉经验”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必将书写出全市乡镇(街道)人大建设新的辉煌!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