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辛登峰
“种完地,就来广场上跳跳舞、唱唱歌,感觉活动多了,人也精神了。”玉都镇农民胡会霞在新修的乡村舞台领着姐妹跳完舞后笑着说。
胡会霞的家在泾川县玉都镇康家村。和城里人相比,过去身在农村的她只要在地里忙完回家就倒头大睡,“从小就爱跳舞,以前想跳舞没地方,有了乡村舞台,我们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能跳广场舞了!”
玉都镇康家村把“乡村舞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建成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修建了民俗大院、农耕文化展馆、采摘园,成立了乡村舞蹈队、自乐班。在这里,胡会霞和乡亲们不仅可以休闲健身,还能就近享受文化熏陶。
在泾川县党原乡高崖村里,大多数人有他们的“好去处”,那就是乡村舞台建成的皮影戏社。
白色幕布上,翻转的皮影人,把真人的动作惟妙惟肖地展示于聚光灯下,字正腔圆的秦腔一亮嗓,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浓厚的乡土气息便迎面扑来。
“皮影戏社成立以来,基本上都是义务演出,偶尔也有人祝寿、结婚办事邀请,虽然收入谈不上,但大家都很欢迎,村上专门修了‘气派\’演出场所,农闲了大伙儿坐在一起,一起乐呵乐呵,也给平时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村民吴永生说。
有了文化社团的活动,高崖村的人气越聚越旺。依托“乡村舞台”建设,高崖村还建成了以公共服务区、小康住宅区、民俗文化体验区、传统文化展演区、雷祖庙景区五大核心区组成的美丽新村。
如今的高崖村因为乡村舞台的建设出名了。“去年我们村还上了电视,现在经常有人来参观游览,作为高崖村人我们非常自豪!”村民吴转元说。
在泾川县,乡村舞台已经成为农村最靓丽的风景,乡村舞台成了农民的精神“乐园”。
在党原乡坷老村,由“文化能人”杨森林牵头,组织成立了文化活动中心,组建了自乐班。“双联”单位市委宣传部为自乐班购置了音乐器材,村民自筹资金购买了服装道具。
“抱鼓子一响,多远都能赶过来,我们不仅自娱自乐,还为村里的红白喜事义务演出。”自乐班成员孙长旦说。
在活动中心的带领下,坷老村举办了“文化活动周”,开展了秦腔大赛,村民们从此有了他们自己乐呵的一片“自留地”。
近年来,泾川县把“乡村舞台”建设与“双联”行动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有机结合,筹措各类资金2640万元,全县累计建成“乡村舞台”示范村14个,推广村130个,组建自乐班、秧歌队、民俗文化协会等村级民办文化社团162个,发展乡土文化骨干4650人。
一批批民间自办社团多了起来,农民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沉寂多年的村庄焕发出了强劲的文化活力,村风民风得到了很大好转,游手好闲的人少了,致富奔小康的人多了,辛勤劳作了一天的农民们脱下泥装、换上盛装,或吼一嗓子秦腔、或来一曲节奏欢快的舞蹈,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尽情地享受着悠闲的田园生活。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