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柳静霓
大学毕业原本想在外创业的李刚回到了家乡,当起了泾川县泾明乡算李村的村主任助理。
农村工作很琐碎,需要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通过走访,李刚发现算李村民风淳朴,人人都很勤劳,自然条件很适合种植果树,就是群众的思想太落后,他们只知道种粮,却不懂得依靠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加之农民缺乏果园管理的专业技术,所以没有务作果园的热情。看着一片片栽起的果园没人管,李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必须改变群众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认识到发展苹果产业才能够真正富起来。群众有顾虑,我就带头干。”李刚这样说,也这样做。他一口气承包了村里的53亩新幼果园,而且一次性签订了20年的承包合同。
为了管好果园,李刚早上六点就起床赶往果园,干一阵农活儿回到村部忙村里和单位安排的工作,忙完又继续回到果园,经常一忙就忙到晚上。就这样,李刚一天有一半多的时间是耗在村里和果园里的。夏季是果园管理的关键期,需要定期追肥、喷药、拉枝、除草、还要给套种的黄豆进行田间管理,他每天忙碌着……
李刚一边种果园,一边给村民传授果园管理的经验。一有机会,他就联系乡林业站的技术人员来给群众培训,自己也认真地学,仔细地记。同时,他还协助村“两委”开展党建、计划生育、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纠纷调处、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环境综合治理、双联、低保工作。
算李村大多数年轻群众在外经商打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不在少数。李刚了解到不少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业长期处于“三不管”的境地,于是就利用放假时间,义务监督孩子们的学习,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帮孤寡老人做家务搞生产等,还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渐渐地,李刚走进了群众的心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既然选择了当村官,就一定不能辜负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一定不能让自己碌碌无为。”如今,在李刚的带动下,算李村的群众对发展果产业的认识改变了,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果园管理标准化水平较往年大幅提升。村上的产业发展起步了,李刚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劲头更足了。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泾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