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前两天,市民严先生经过南京市鼓楼区盐仓桥时发现,马路旁的两个停车位上,各摆了一张小板凳,坐着两位老人家,有人要来停车,他们就挥挥手,示意另外找。这是在干啥?原来,他们是在给自己的儿子儿媳占停车位。这件事情发上网后,网友们一片唏嘘。近几年,随着南京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很多小区,尤其是一些老小区,普遍存在车多车位少的问题。
(11月28日《现代快报》)
网友们的唏嘘,一方面源于老人冒着刺骨严寒、不辞辛劳给子女占车位的辛苦;另一方面也觉得老人这种“人肉占车位”的行为,对其他车主不公平。辛苦确实辛苦,但是说到公平,当地居民在停车问题上的遭遇,本来就没有丝毫公平可言。比如按照当地街道停车办负责人的说法,该街道共有100多个停车位,但是却有200多辆车需要停,而这些车主每月缴纳300元的包月停车费,却不能保证每天都有车位可停。停车费按时交,车位却不保证有,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公平、很不合理的事情。
但如此不公平的事情,车主们还是不得不接受,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当前停车位严重的供不应求。这种现象,显然不仅仅只有南京市才有,而是全国范围内很多城市的普遍存在,因此也被媒体曝光了很多堪称“奇葩”的占车位方法。可以想见的是,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进一步增加,车位不足的问题将越来越严重,往小了说给市民停车带来极大的困扰和麻烦,加重了市民的用车成本;往大了说因为停车问题导致的纠纷和矛盾不断,影响了社会稳定与和谐。
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不是限制公众买车用车,而是扩大城市停车位的供给。从目前阶段来看,比较务实的选择有两个:一是对于新建小区,应该把停车位作为小区的标配,实现“一房一位”。这不但需要开发商在楼房规划建设时的自觉,同时更应该成为政府住建部门的硬性要求。二是对于一些老旧的小区、街道,在对辖区内的地面停车位进行合理规划、挖掘潜力的同时,还应该具备“上天入地”的意识。所谓“上天”,就是兴建立体停车场,充分利用地面以上的空间来停车;所谓“入地”,就是在具备合适条件以后,兴建地下停车库,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解决停车问题。
而不管是“上天”还是“入地”,都要求政府积极引导,科学规划,充分引进社会资本,积极利用社会力量,把城市停车位问题转化为一个市场问题。一旦城市停车问题市场化了,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一个公平、合理的停车位价格。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老人冒着刺骨寒风为子女“人肉占车位”的问题,才能避免交了包月停车费,却可能无处停车的不公平现象。
新闻推荐
省纪委通报6起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其中——村干部“变身”贫困户领到4万元***款
商报讯(记者李杨)昨日,省纪委通过甘肃廉政网通报6起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其中,平凉市静宁县甘沟镇祁川村党支部书记冀森宏在2015年7月至9月,将财政供养的甘沟镇干部何某某家庭纳入贫困户,发放精准...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