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换成双目失明的老婆和儿媳、孙子依偎在狭窄的炕上。
▲新农村建设已经改变了平凉市泾川县部分村镇农民的居住条件,但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固有观念仍束缚着当地人。
27万的高价彩礼
未出正月的农村,少却了以往过年的热闹和喧嚣,村道上几无人行走。记者走进平凉市泾川县康家村村民康纯学的家门时,他正躺在炕上看电视,院里的窗户上还贴满了喜字。
2015年10月,康纯学在青海工作的儿子专程回老家相亲,见了一个姑娘后,两人情投意合于2016年2月8日结婚,从见面到结婚不到半年时间,这也是很多农村适婚男孩正常的结婚节奏,相亲到结婚,一般不超过半年。
正月初七康纯学的儿子带着媳妇出发去了青海,家里只有康纯学两口和上学的女儿。“彩礼是13.6万,还能接受,儿子结婚整个下来花了16万多。”就儿子婚事,不管是从花费还是其他方面康纯学都很满意,至少彩礼比别人少了4万元,现在,只需挣钱还账就可以了。
距泾川县康家村不足5公里的端贤村,村民李换成就不如康纯学这般幸福了。
2014年1月,李换成东拼西凑凑足了26.6万元彩礼,给时年22岁的儿子娶了亲。这一天价彩礼,是当地最高的彩礼纪录,放到今天仍是当地人说道的话题。
“没办法,家庭就是这个样子,花了这么多钱,儿子娶上媳妇就好。”李换成拖着年前摔伤的病腿说。
十年前家境不错的李换成,妻子因病双目失明,仅看病就花了10余万元。妻子生病后,李换成就被困在家中照顾妻儿,家中光景渐渐没落成了村里最差的。儿子结婚的天价彩礼,除却儿子打工所得和两个女儿贴补,李换成外借了9万余元,至今,这笔债仍是这个家庭头上的一座山。
2014年9月,李换成的孙子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新的生机。采访时,儿媳妇小景带着孙子进入房间,大冷的冬天,孩子光着脚在炕上玩耍,李换成一改之前的拘谨,露出了笑容。
小景3岁时父亲病逝,母亲远走他乡至今仍无音信,爷爷奶奶也在小景13岁时相继过世,和两个哥哥相依为命的她,生活一切都不在自己掌控之中。
2014年,时年19岁的小景经媒人介绍,由大伯做主嫁入李家。“当时的彩礼钱给大哥结婚用了,二哥至今还单着。”小景说。
“结婚后的光景比之前好了很多,婆家的条件比娘家好。”李家虽然破落,却给了小景家的温暖。婚后,小景在家照顾孩子,丈夫外出打工挣钱,小日子渐有转机。
妻子失明,孙子绕膝,房间里除了一台破旧的老电视,再无其他值钱的东西,而李换成却感觉很满足。“除了欠的债,心里踏实多了。”
花了大彩礼,但李换成儿子最终娶上了媳妇,而在当地,很多类似的家庭,适龄男青年至今仍未婚娶。
觉醒后的抗争
“在会宁农村,像近几年的适婚青年家庭大都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孩子,在此种情况下,大多数家庭在儿子娶媳妇的时候都希望女方要的彩礼越少越好,而在嫁女儿的时候,却又希望得到更多的彩礼。看似矛盾的事情,却在不断上演,就像连环套一样,一环套一环,谁都不敢轻易松手。”张军说道。
会宁一直以来都崇尚教育,用知识改变命运是许多会宁农村青年的奋斗目标。而这其中的改变,也包括了对于婚姻、对于彩礼的改变。
“初中6万,高中8万,大学更高,这样明码标价的彩礼,在我看来不但会加重我未来的生活负担,还有一种把我卖了的感觉。”这个春节刚刚结婚的会宁姑娘张莹对此有着自己的坚持。不甘沦为婚奴的张莹极力反抗,结婚时父母最终仅仅收取了男方2万元的彩礼,并且在走完了整个婚礼过程后,又将2万元返还到了小两口手中。
“正因为有越来越多像张莹这样的,已走出农村,且有知识、有见识的参与者,他们对于婚姻、对于彩礼有着和上一辈人不同的看法和理念,高额彩礼的现状势必会得到遏制乃至消失。”基于此,有多年在会宁地区从事民政工作经验的杨熙华预计:10年左右,会宁农村地区的高额彩礼现象会发生重大转变。
在杨熙华看来,目前,在普通农村家庭里,一般有主要话语权的还是老一辈的会宁人,近些年的婚姻中,作为父辈出现的大都是上世纪60年代左右出生的人。固有的观念、较低的文化程度,再加上诸多现实因素导致这一批人对于彩礼的认知很难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百善孝为先”的观念,以及父辈在供读和养育后辈时付出的诸多辛劳带来的亏欠感,让会宁农村地区的许多青年很难对于父辈的抉择做出强有力的反抗。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婚姻中,70后至80后的人将作为长辈出现在后辈的婚姻中,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实际生活中对于彩礼的依赖将越来越低,届时高额彩礼势必会发生较为重
大的改变,直至彻底消失。
看得见的忧愁
2014年,当地政府对泾川全县南北二塬和川区的6个乡镇、18个村的抽样调查显示,该县农村彩礼普遍较高,受制于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条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各个村镇之间彩礼价位各不相同,总体呈现北塬高于南塬、川区高于北塬的趋势,总体彩礼在13万—20万元之间。数据显示,因家庭经济、家里兄弟多、老人年迈、残疾的家庭整体高于当地彩礼行情,最高的甚至达到27万元。婚嫁彩礼整体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婚嫁彩礼已成为当地部分农民致贫的主要原因。
彩礼多少成了村民们闲聊避不开的话题。
“彩礼这个钱数,合理不合理,是当地的一种社会风气,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彩礼若是七八万元还可以,10万元以上很多农村家庭会觉得比较困难。”乡村教师裴帅锋告诉记者。
2011年,裴帅锋儿子结婚彩礼给了女方3万元,这个数字相较于当地当年的彩礼数减了一大半。“那是裴老师家条件不错,他儿子有正式工作,儿媳妇也有正式工作,所以彩礼才要得少。”一位村民插话道。
“一般情况下,家庭条件不错的人家嫁女儿要的彩礼较少,而且有的还会倒贴。”据村民介绍,蛟龙掌村出嫁的姑娘彩礼基本没有超过5万元,当地的适婚男青年找不上对象的情况很少,这主要是因为当地川地较多,加之外出务工,村民家庭收入都还不错。
“而像泾川的一些地方,因为儿子结婚可谓倾家荡产,一家倾其所有只为了儿子能娶上媳妇,高额的彩礼主要靠亲戚朋友之间借,还有从银行贷款的,更有甚者为此借高利贷。”
4年前,张军在会宁老家办了家婚庆公司,主要面对农村婚庆市场,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张军见证了一对对的乡村爱情故事,他所见证的,是一段爱情故事的圆满,但却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6万元属于正常,10万元的也不少,北部相对要低一点,南部要高一点。而在2004年左右,这一数额大多维持在2万元左右。”对于如今会宁地区婚礼中彩礼数额,张军如此说道。见证了许多农村青年的婚姻,但结婚后的生活更让他不知该说什么。高额彩礼不仅导致了家庭贫困也是导致单亲家庭增多的原因之一。
沦为婚奴的人们,生活在时时还账的窘境
中。
就像房奴一样,许多女子因为娘家索要了高额彩礼,一嫁入男方家庭,就要承担高额的债务,和丈夫一同成了名符其实的婚奴。一些年轻女子,在婆家经历了一段困苦生活之后,往往会心生悔意,进而发展成为家庭矛盾导致离婚。有些女子,即使有了孩子,但由于受不了家庭的贫困,干脆一走了之。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国庆长假过后第一天上班,西固区安监局的工作人员就深入部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对之前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再督察,全力维护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nbs...
泾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泾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