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冯永乐
宋晓斌出生于灵台县中台镇南店子村,今年70岁,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制作手工艺品,别的孩子玩的时候,他就躲在角落里,用稚嫩的画笔画出孩子眼里的世界,并用能够找到的废弃的材料,做成好看的手工艺品。每年到正月十五,因着大西北特有的风俗,家家挂彩灯,公社组织耍社火。他就忙着给公社里的社火队做头帽、旱船以及所需的兵器、扮相装饰等。同时,还帮着做各式各样的彩灯。他做的彩灯一挂出来,因为造型新颖,做工精细,总能吸引乡亲们的目光,来看彩灯的人络绎不绝。
凭着对彩灯制作的热爱和痴迷,他制作的彩灯越来越有名。1986年,灵台县文化馆破格录用他从事工艺美术方面的工作,在文化馆工作期间,他积极与一些民间艺人交流、学习,把他们的优点融入自己的工艺里,并且抓住每次出外学习的机会,虚心向外地民间艺人学习彩灯制作技艺,回来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汲取其优点和特色,改进自己的彩灯制作工艺,并在闲暇时走访灵台一些擅长民间工艺的老人,收集灵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进行研究分析,把其中的精华部分完美地融合进自己的作品里,使自己的作品最大程度体现出灵台的特色。
宋晓斌制作的彩灯,种类很多,有立灯、坐灯、吊灯、壁灯、走马转灯及仿古宫灯,还有宝莲灯、五角亭灯、六角亭灯、花篮灯、鱼闹莲灯、孔雀戏牡丹灯、福禄寿喜灯、二龙戏珠灯、嫦娥奔月灯、松鹤同春灯等等。他做的灯,每一盏都造型独特,美观大方,工艺精细,色彩鲜艳,图案新颖,以传统特色为主,既能体现出灵台的灵秀之气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又有南方彩灯细腻、温润的风格。他每年做的彩灯销往平凉、西峰、宝鸡、西安等地。在甘肃省文化厅举办的彩灯文化节上获得二等奖,原平凉地区文化处举办的元宵节灯展上获得一等奖,2006年获得平凉市优秀民间艺术家荣誉称号。2007年被灵台县委、县政府评为文化艺术(民间艺术)优秀工作者。2008年经农村实用文化人才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获得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成为副高级彩灯制作艺术师。
而今,年过古稀的宋晓斌老人,在自己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从事彩灯制作,同时他把自己五十多年来在彩灯制作方面的心得和一些技法整理出来,以传给后人。民间彩灯制作过程繁杂、枯燥,而且没有太多的经济效益,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如何将这门传统的工艺传承下去,这是老人想得最多的事情。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灵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