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脉村新貌。本报记者杨昕摄
□本报记者柳静霓王富强
初冬的阳光洒满了王贵林家的院子,二层楼的小康屋显得既漂亮又温馨,楼下是两厅一室,楼上是三室一厅,才刚搬进一年。这套房子的结构及配套设施王贵林说打心眼里满意。
王贵林家是灵台县什字镇草脉村176户小康屋的住户之一。说起小康屋,王贵林打开了话匣子,“小康屋修得不容易,从征地、兑地、统一规划、拿图纸到后来的质量监督,村支书曹九玺就差没跑断腿。”
说起村里的发展,和王贵林作前后邻居的曹勤学说,“曹支书这多少年力没少出,村上年年都有新变化!”
1994年曹九玺担任草脉村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里耕地少、道路泥泞、缺水、有些地方不通电,村小学校舍破旧……
曹九玺决定带领一班人,每年要为村里干成一件事。
那时草脉村的村道都是土路,一下雨路上全是泥,村里娃娃们上学时衣服上经常沾着泥,村民出行更不方便。曹九玺领着乡亲们第一年修了一条1.4公里长、6米宽的路,第二年修了7米宽、1.8公里长的路,后来又分3次修了7.2公里长的路。
修了路,曹九玺看着破旧的村小学和比小学更破旧的村部,又开始想办法。1997年,修成了24间房的草脉小学和17间房的村部。
吃水问题一直是草脉村群众的一件“难肠事”。每天天不亮,村民就排队去村里的一口老井担水,住得远的一担水挑回家就到晌午了。“吃水问题解决不了,谈什么发展经济。”2002年,曹九玺召集群众开代表大会研究解决吃水难题,一个方案又一个方案,最终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村里的水利工程。2003年底,草脉村家家用上了自来水。
村里的基础条件有了改善后,曹九玺又在旱作农业上做文章。2006年,曹九玺在3个社试点完成旱作农业的技术推广,种植全垄双沟玉米2000亩,第二年又推广种植1300亩。
草脉村年年都有新变化,群众对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2012年,曹九玺下定决心建新村。征地、兑地、统一规划、拿出图纸后,他从早到晚守在工地上,地基要挖够3.4米深,灰桩要打够一米深,钢筋必须用12圈的,房屋要严格按照图纸建,为了达到标准,曹九玺全天“巡视”在工地上,等房子建成时候,他的嗓子哑了好多天。群众集中居住,排水排污问题曾是新村建设中最头疼的事,曹九玺在规划的时候便将生态的理念融入其中,每家每户都修建了化粪池,并统一埋设了排水排污管道,对污水进行统一处理排放。
“明年,考虑再建一部分小康屋,还想让新村家家户户都铺设的地暖管道想办法实现集中供暖。”曹九玺已开始谋划2015年的事了。
一桩桩实事,让草脉村群众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的同时,也让曹九玺赢得了乡亲们的好口碑。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灵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