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海凤
曹鹏伟马红梅
“走上硬化路人都感觉硬扎咧,贩子上门收购玉米,今年再不压价了!”近日,在灵台县邵寨镇黎家河村,70岁的黎甲兴老人对记者说起村子里新修的硬化路,笑得合不拢嘴。
黎家河村是邵寨镇最偏远的一个纯山区村,距离镇上8.5公里,一下雨道路泥泞不堪,群众出行不便,能有一条水泥路成了村民多年的梦想。今年,县上实施了黎家河至新民村道路通畅工程,全长8.1公里,受益总人口达2200多口人。
黎家河村道路的“变迁”只是灵台县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灵台县把加快建设城乡村三级交通网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加大投资力度,全力提升道路设施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如“金丝”、似“银链”,编织着灵台经济社会发展的梦想。
“大动脉”不通,“毛细血管”不畅,拥有丰富资源的灵台曾吃过因落后交通带来的种种苦痛。路通,才能百业兴。要大发展,必先构筑大交通。为此,灵台县加快以农村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改善交通条件。
这几日,记者驱车在高邵公路上行走,曾经损毁严重的独店至梁河段已全面修复,据交通部门负责人介绍,独店至梁河段公路因年久失修,严重影响群众出行,今年县上投资550多万元对该段实施了改建铺油,同时配套安保、排水等设施,该工程畅通了灵台西出泾川、平凉的通道,沿途3村6000多名群众更是欢欣鼓舞。
什字镇水晶村至星火至百里至黄家咀子(甘陕界)乡村道路长35.8公里,这条道路随着农村经济繁荣愈发显得重要,县上计划投资6100万元,按照三级公路标准对其提质,目前进入征地拆迁和施工阶段。什星百公路的改建,届时将彻底打通灵台连接陕西粼游的出口,使什字、百里、星火三乡镇达到外畅内联。
通村道路是县级(农村)公路建设的“最后一里”,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从脚下就能感受得到的实惠。2014年,全县实施农村道路通畅工程15条78.4公里,涉及8个乡镇14个行政村,受益群众达2万多人。如今,全县已累计建成通村硬化路164条,通畅率达77%,其中有6个乡镇实现了通村公路全覆盖。
同时,在县城南出口对原人行桥进行拆除,筹资1000多万元建成预引力空心板桥1座,与侧旁的车行桥连为一体,形成宽18米双向四车道大桥,在加大县城南出口车辆吞吐量的同时,打通了南下宝鸡的“瓶颈”,有效提高了城市品位。
随着一条条省道、县乡公路、乡村道路的建成通车,大规模的交通投入和道路条件的迅速改善,以其强有力的架构,清晰地脉络,将经济发展的触角渗透到灵台大地的每个角落,有力地助推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为灵台的大发展构筑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
交通条件的改善无疑为产业基地规模的扩张加分不少,一条条道路也成为群众发展产业奔小康的“致富路”。目前,全县有22.67万亩苹果,其中挂果园7.36万亩,种有蔬菜13.6万亩,饲养肉牛17.9万头,种植全膜玉米10多万亩。2014年新改建和启用养殖小区9处,出栏肉牛6.5万头,实现收入1.65亿元,出产果品7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实现蔬菜收入1.8亿元。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一批招商引资大项目也相继落户灵台,2014年全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0项。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