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柳静霓丁小凤
灵台县百里乡二联村党支部书记严凤丽最近一段时间特别兴奋,二联村那条20多公里的土路已经开工修建了,群众盼望多年的自来水入户也要实现了,快要坍塌的村部也快建起来了。
严凤丽任职的二联村坐落在偏僻的大山里,村域面积大,经济薄弱,村部距百里乡街道20多公里,由于计划实施新集水库建设项目,近两年在道路、桥梁、民宅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直没有实施过大的项目,是目前全乡惟一没有通硬化路的村子。全村267人,人员居住分散,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吃水以泉水为主,原任支部书记意外身亡,长期没有合适人选接任,班子瘫痪。
2013年上任初期,看到这种局面,严凤丽就像个迷路的人,找不到方向,迷茫、焦虑和无助。但当她静下心来,在村子里转悠了几天后,严凤丽了解到了农村最真实的一面,那一刻她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责任。“我的人生、我的抱负、我的工作生涯将从这里起步。”严凤丽默默地对自己说。
一上任,严凤丽就从了解村情民意开始,她翻阅资料、入户走访,和同事们一起处理矛盾纠纷,一起研究村级事务,边学边干,她经常走访入户了解情况,沟通感情,处理矛盾纠纷,做群众思想工作,谁家有什么困难,她都能准确地说出来,几名之前对村班子意见较大的群众现在也转变了认识,积极配合村上工作。2013年村上春节慰问时,有一位独居的老人长期被疾病折磨,严凤丽找到他时,他正在一间破窑洞里做饭,浓烟弥漫着整间房屋,当严凤丽把500元的慰问金递到他手中时,他眼角泛出了泪花,嘴角动了好几下都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只是不停地点头。临走时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了一句:“你们都是大好人,谢谢严支书!”回去之后,这一幕画面不停地在严凤丽的脑海中闪现,老人那句话更让她坚定了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的决心。“选择了这份工作,就选择了这份工作背后的使命。”,严凤丽感到肩头的责任越来越重。
针对全村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较大,环山聚水这一地理优势,她与其他村“两委”成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订了“种好玉米养好牛”的产业发展思路,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党支部书记,严凤丽明白,强班子带队伍是干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在她的组织参与下,健全了村“两委”、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村级组织机构,夯实了村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基础。
村上评定低保时,严凤丽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宣传政策,为老弱病残不能动笔的群众代写申请,农忙时节,白天入户无人,她便住在村上,和村干部一起利用晚上和大清早的时间入户摸底,召开群众会议;“两费”和农业保险收缴时,严凤丽顶着烈日逐户动员做工作、讲政策,她把村民当成父母、兄弟姐妹一遍遍地说,一遍遍地跑,脚上磨出了水泡,有的村民说可怜这个女娃子,有的说他们被严凤丽的执着感动了,也有人说他们是理解了国家的好政策。严凤丽明白了,将心比心,只要心中有百姓,心中想着百姓,付出了总会有收获。
全村除了入村主干道是砂化的以外,其余生产道路均为土路,所以雨后疏通水路、农收前组织群众整修生产道路总少不了她的身影。2014年8月,经严凤丽多方联系,村上的道路终于可以开工整修了,她兴奋的一整天都跟着铲车,看着逐渐平整的路面,心想着第二天就可以动用人工拉沙了,不料那天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冲毁了这一切,也让她们的工作前功尽弃,严凤丽和同事们与铲车一起被困在泥里,当她们忙活了一整天,泪水伴着汗水拖着满是泥水的双脚走出来时,让她真切的体会到行路难的痛处。严凤丽下决心要改变村里群众的行路难,在遭遇无数困难后,她带领村民将原来的土路进行了整修。
“我所做的都是些平凡琐碎的事,但每一件事我都会尽力去做,我想多为这个‘大家庭\’做点实事,不让青春留有遗憾。今后,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我依然会扎根在这山村,一如既往的奔走,因为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选择了大学生村官这个岗位,这种苦乐相融的日子是真实而丰满的,也是90后青年的人生真谛。”严凤丽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