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鹏伟
王富强
在灵台,说起饮食文化,不得不提手工面;说及手工面,“黄掌柜”又成了绕不过的话题。
“黄掌柜”叫黄亚兰,是灵台县星火乡人。7年时间,她坚守“用道德良心做群众放心的餐饮”的创业信条,一步一个脚印,变成灵台人尽皆知的“创业达人”。
2008年5月,为了保证一家人的生活和孩子上大学的费用,40岁的黄亚兰在城区开起了一间仅有30多平米的手工面馆。“因为母亲擅长做手工面,所以我从小会做,手艺还算正统。”黄亚兰回忆说,开业没几天,每到吃饭时间,三张桌子满座,门外还有候坐的人,她一个人忙得焦头烂额,虽然忙碌,却很快洞察到手工面蕴藏的巨大商机。
2009年4月,黄亚兰盘下隔壁的麻将馆,再借、贷十多万元,将新的120平米的店面修葺装修一番,新开张的“口福来”手工面馆首月净赚1.5万元,到了年底,就将欠款全部还清。
2010年9月,黄亚兰又将隔壁的另一小店盘进,店面扩大到220平米,后又两次对店“门脸”进行了“美容”,提高了档次。现在,面馆一个月营业额超过12万元,一年的营业收入可达到150万元。
黄亚兰有何秘诀,能长久地抓住食客的肠胃呢?“我用纯正胡麻油、好面粉、优质调料、绿色养生蔬菜做放心面;同时严格保证厨间用具卫生,全程透明操作,接受顾客监督,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黄亚兰介绍,每一碗正宗的“口福来”手工面从和面、揉面、擀面、切面、下面等环节力求精细,配以红、白、黄、绿、黑五色,使手工面以“薄、劲、酸、辣、香”的特点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口福来”品牌走红,黄亚兰对食品商标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提高,2012年注册了“灵泰口福来”商标,几年下来,“口福来”在全市连锁开店10家,每家生意都很好。
2011年,“口福来”手工面参加“中华养生平凉崆峒旅游节地方名优小吃大赛”,被市餐饮协会授予“平凉市地方名优小吃”称号并获一等奖;黄亚兰本人在2013年《经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食品安全诚信守望”新闻公益行动中获得“诚信使者”荣誉。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