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海凤
初冬时节,灵台县独店镇马家楞村家家户户的果园喜迎“卖果季”,到处一派欢快热闹的景象。
“路畔新果园的3亩果子卖了6000元,老园子的2亩果子卖了2万元……”果农冯巧叶两口子刚给四川的客商装完一车苹果,便忙着在地头算起了收入账。在冯巧叶的身后,就是村里成百上千亩的果园,曾经让村民们只能填饱肚子的土地,如今却成了他们的“聚宝盆”……
这只是该县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的一个缩影。如今在灵台,以牛、果、菜为主的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的收入显著提高。
借资源优势发展富民产业
灵台县立足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全省优质肉牛繁养基地、全省有机苹果生产基地”,逐渐建成了以什字塬区为主的有机苹果基地,以两河川区的中台、梁原等乡镇为主的设施蔬菜基地,以百里等乡镇为主的肉牛繁养基地。
并不断推进牛、果产业的互支互促发展,大大推动了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至目前,全县牛饲养量18.9万头,出栏5.4万头,实现收入1.33亿元;预计果品产量可达9万吨,实现收入3.6亿元;蔬菜种植面积达13.6万亩。灵台县围绕打造农业主导产业升级版,把引资建办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开发和农民增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先后引进5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主导产业开发。
借企业之力带动农户发展
秦宝牧业是灵台县“精准”引进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秦宝与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互动融合发展,并探索出“农户繁育、企业育肥”“寄养代繁”“发展带动”三种模式,促进农民快速增收致富。
“这三种模式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非常大。”县畜牧局局长姚德忠算了一笔账:政府和企业的补贴、节约的饲喂成本加上秦宝以高于市价20%的价格收购,群众每卖一头牛,能比过去增加3000元收入。”今年,已经有600多户贫困户因此脱贫。
通过企业带动农户的发展模式,企业培育了市场,扩大了规模;农户提升了技能,增加了收入;政府发展了产业,推进了扶贫,实现了“三赢”。
目前,这种模式在苹果、蔬菜产业广泛复制、推广,有效地促进了灵台县果、菜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从产业化扶贫链条中获益。去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人均产业增收占总收入的四成,78%的贫困户依托产业实现了稳定增收。
借融合之势让农民奔小康
灵台县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推动企业、农户互动融合发展。鼓励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培育和催生了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能人大户,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优化服务体系,建起村级服务站点50个。整合培训资源,委托龙头企业对种养农户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深入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全县发展合作社378家,提升了农民群众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中台镇坷台村的菜农杨书宣前不久在当地的龙头企业灵台西北农业科技公司参加了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人家种的西红柿大小一样,颜色鲜艳,这都是精细化管理的结果,实地培训受益非浅!”而这正是当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龙头企业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的一次偿试。在企业的带动下,当地群众种菜的技术正越来越科技化。
通过企业带动、政府推动,牛、果、菜三大主导产业已渐成规模,生产、贮运、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农业的产值效益不断增加,正有力推动着广大群众脱贫致富,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57.16元,同比增长15%。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灵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