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灵台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刘英娜张霞李庚平开着拖拉机拖着村里目前最先

来源:平凉日报 2016-03-24 17:5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刘英娜张霞

李庚平开着拖拉机,拖着村里目前最先进的旋耕灭茬起垄施肥喷药铺膜机,“突突突”地从田块的这头开到那头,一条条地膜便规整地铺排开去。李存喜和几个乡亲跟在后面压垄,给铺膜机压得不实的地方压上土。

春耕时节,记者来到灵台县朝那镇高崖村,暖暖的阳光照在连片的地膜上,闪闪发亮。刚铺的地膜凝结着晶莹的水珠。春播开始后,顶凌覆膜、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成为当地群众最重要的农事活动。由国家财政补贴的农机和地膜费用,让群众省去了一大笔开销,村民互助的劳作形式也让他们不必担心劳力不足的问题。今年高崖村6500亩全膜玉米的覆膜工作目前已经接近尾声。

李庚平平时在镇上做蔬菜贩运生意,农忙时就回村里来,春播秋收,他的各种农机都派上了用场。比如覆膜,每亩50元工费,每天他能铺60亩。6300元的铺膜机,国家补贴1800元。在乡亲们眼里,“庚平是有头脑的人”。

记者采访时,李庚平正给李存喜家铺膜。今年,存喜计划种12亩玉米,尽管去年玉米的市场价不如人意,但他仍然认为,种玉米的效益要高于其他诸如小麦的农作物。他的想法与村里大多数群众一样,在当地,粮食作物的种植,仍旧有着重要的地位。

村民李双财告诉记者,他家山地多,18亩玉米,5亩小麦,还有2亩胡麻,家里还看着几头牛。种玉米,养牛,是村里群众普遍的经济来源,最多有靠流转土地种200多亩玉米的,也有一家养60多头牛的。其他的,就靠外出务工,李存喜就是个有手艺的瓦工,靠给人修房养家,而李双财则上有老下有小,只能在家务农。

面对这种较为单一的种养殖结构,镇上计划秋收之后,在高崖村集中连片定植矮化密植苹果园4610亩,届时,朝那镇的果树种植面积将超过2.3万亩,形成牛果互支互促发展的产业格局,拓宽群众的致富渠道。

新闻推荐

CCTV《千年国医》摄制组聚焦平凉中医药文化

...

灵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灵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本报记者刘英娜张霞李庚平开着拖拉机拖着村里目前最先)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