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道文/图
3月30日中午,由灵台县作家协会主办的贾存梅、刘仁学诗文集《梅润春秋》(一二集)首发式暨作品交流座谈会,在灵台县千源宾馆举行。众多与会学者、作家和部分文学爱好者分别对《梅润春秋》的文学性、艺术性进行了解读和评点,特别是对刘仁学、贾存梅(已故)退而不休、老有所为、坚持笔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惊人毅力和顽强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赞誉。而在这部书背后,掩藏着两位老人一段鲜为人知的风雨同舟、从医从教、吟诗唱和的感人故事。
卖血断发,患难中育出真爱之花
“我与妻子一起求学、立业、从医、从教,携手共度47个春秋,她是我的坚强后盾,给了我奋进的力量。”回首往事,让刘仁学最感动的就是妻子对他不离不弃的爱。
刘仁学1941年2月出生于灵台县朝那刘家北山社。兄弟姊妹7人,他排行老二,家境贫寒,但祖祖辈辈都是读书人,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1956年小学毕业后,他品学兼优,被保送到灵台一中上学。1959年7月,由于他学业优秀,文采出众,又被保送到兰州煤矿工业学校学习,后进修于西北煤矿学院,取得大专文凭。
上学期间,刘仁学遇见了小自己一岁,漂亮聪慧,多才多艺的同乡小学校友贾存梅。那时,正值困难时期,常常吃不饱,穿不暖。贾存梅虽出身医生世家,但因饥饿和营养不良,得了重病无钱医治。得知此消息后,他就利于课余时间打小工抱石头,当装卸工,背草帘子,用挣来的钱给贾存梅买好吃的,增加营养,并朝夕相伴。贾存梅住院后,为了付清医药费,他偷偷去省人民医院卖了400毫升的血。贾存梅问他哪来的钱付医药费,他笑着说:“我勤工俭学挣来的。”出院当日,就在他拉贾存梅起来的时候,她看见了他胳膊上的胶布,撕开胶布,针眼和两处淤青赫然入目。贾存梅问明实情后,抓住他的胳膊不禁失声痛哭起来。他安慰说:“生命重要,钱是小事,我愿意照顾你一辈子。”闻听此言,贾存梅很是感动,知道他是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有追求,和自己志趣相投,可以托付终身的好男人,便答应了他的求婚。
他们完成各自学业,实习结束后,于1961年2月16日结为伉俪。“连理相依老/在天比翼飞/波澜誓不弃/贞操美德高。”这首贾存梅写于1961年的诗歌《美德》,就是他们忠贞不渝爱情的写照。刘仁学也创作了一首题为《新婚喜宴》的诗,虽然婚礼极其简单,但更彰显出爱的珍贵:“没穿一件新衣服/没有一份充饥饭/只喝两碗野菜汤/碗里清汤照月亮”。
等待分配时正值困难时期,为响应国家号召,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回到家乡支援农业一线建设。支农期间,因饥饿刘仁学身染重病,为了买昂贵的链霉素针剂和西药,贾存梅把家里的衣物拿到当铺典当,仍然凑不够药费,情急之下,她毅然拿起剪刀,剪下自己一米多长的麻花辫子去变卖,才凑够了药费,使刘仁学得以及时救治,逐渐康复。
说起这段往事,他老泪纵横,说是妻子一口一口给他喂饭,尽心照料,才让他起死回生,这是他一生最难忘怀的。困难时期,他们因文学结缘,又以吟诗唱和为精神追求和依托。
惺惺相惜,从教行医谱华章
支农期间,因刘仁学文化程度高,文笔好,被任命为西沟大队文书。1965年,他参加国家招工考试被录用,作为尖子生,被灵台县文卫局分配到星火乡东岭小学任教并担任校长。面对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他深感责任重大,晚上为4个年级100多名学生写备课教案,白天一个人按课程表完成四个年级的教学任务。
分家后,为了支持他的工作,抚养5个孩子,农活、家务落在妻子一人身上。就连修窑庄也是他和妻子利用寒暑假,在月光里一镢头一镢头挖的,需要转移的土是妻子光着脚用架子车一车一车拉到荒坡地里。住进9孔新窑洞后,刘仁学心疼地对妻子说:“你既要干活行医,又要侍候老人,抓养孩子,我对你亏欠得太多了。”妻子安慰道:“我的命是你救的,虽然日子清苦,但是我们的精神生活很充实,苦中作乐,不觉得困难算什么。”
他俩的确是一对让别人羡慕的美满夫妻,两人经常吟诗作对,谱曲画画,一同采药,其乐融融。
刘仁学从教30多年来,先后在10所中小学任教并担任校长、学区校长、教育局督学等职,所带的班级综考成绩名列前茅,数次受到教育系统的表彰奖励,他本人也多次荣获“甘肃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甘肃省优秀校长”荣誉称号。妻子贾存梅利用平生所学行医济世,献药方,译注《黄帝内经》和《寿世保元》,共救治四里八乡患者7万多人。在朝那卫生院手术室工作期间,主刀做剖腹产及其他手术1万多例,挽救危重病人1548人。她天生一副好嗓音,歌舞、秦腔、眉户样样拿手,只要她一登场,台下观众喝彩不断,乡亲们夸她是“灵台才女”和“朝那一枝花”。多年来,她作为县乡文艺骨干,自编自演的《拥军送鸡蛋》《战地野炊》《三句半》《把青春献给祖国》歌曲、快板等节目,多次在县文艺汇演中获奖,曾获得县乡秦腔大奖赛一等奖6次。
时光流转,他们相敬如宾,互相支持,携手在人生路上走过一程又一程。
执子之手,相互搀扶沐夕阳
苦尽甘来。但当儿女们一个个走上工作岗位,成家立业,好日子来临的时候,刘仁学的妻子却因劳累过度患上了重度脑动脉硬化和心绞痛等疾病。为了照顾妻子,他于1995年提前退休,并萌生一个心愿:继续创作、整理文稿、挖掘灵台民俗文化,编辑成册,给自己有个交代。他的想法得到了老伴的支持,两人又开始了笔耕,使晚年生活过得更充实。
刘仁学悉心照顾妻子10年间,笔耕不辍,共创作诗、词、曲、赋、散文、民谣、楹联、书画和医学、教育、民俗研究论文等作品5000多篇(首),书画作品200多幅。已编辑印刷《蒙幼学丛集》、《文集》、《春官诗》、《永久的怀念》、《人生格言》、《名方医典》、《小儿常见病防治》、《刘仁学贾存梅·画选》等书,共计300多万字。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400篇(首),无偿为乡邻制作灯笼2000多个,雕刻、剪纸、画年画800多幅。
“妻子在世时,让我把书稿整理出来,编辑印刷后赠送亲朋好友和文学爱好者,不卖一分钱,作为精神财富留给后辈儿孙。2005年11月老伴去世后,为完成我们的夙愿,我就马不停蹄地整理《梅润春秋》书稿,力争圆梦。我做到了,也算是对社会、对家庭、对妻子、对儿女最好的教化和安慰。”刘仁学自豪地说。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灵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