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鹏伟
王富强
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家住灵台县邵寨镇干槐树村干槐树社的王长善把家里简单安顿了下,拉起载水罐的架子车,从自家水龙头引水,待灌满之后,他弓起背,拉着“吱咛”着的架子车拐上了村道。几分钟后,“水车”拐进了五保户王有余的家,一进门,王长善顾不上喝王有余熬的“罐罐茶”,就从案板下拽出了两只铁桶,灌满自来水。
干槐树村因一棵千年大古槐而得名,村上的“王氏兄弟”不是一家人,却亲如兄弟,在邻里之间传为佳话。
2003年夏,61岁的王长善与65岁的王有余骑自行车去陕西省乾县赶场割麦。坡道行驶时,王有余摔倒在地,小腿骨折。王长善找来一辆车,路费180元,王有余钱不够,王长善凑够钱送王有余回家,并伺候他一个多月,直到王有余能下地走路。从此,两人关系更“铁”了。
王长善说,王有余小时候不小心从崖面上跌落,落下了终生残疾。但王有余是个热心人,手巧,会做很多事,在村子里有很好的名声,是个活雷锋。邻家老人头发长了,喊一声,王有余手底下利索,一会儿就理好了;有人家需要编筐子,王有余二话不说,不出几天就把藤条筐子给送上门去;至于维修坏了的农具,更不在话下,几十年下来,修过多少,王有余也不记得有多少了。
“有余身残志坚,是个厚道人,虽然生活很不容易,但给人帮忙从来不收钱,我打心里佩服他!”10多年来,王长善一年四季将王有余的生活挂在心上,他每隔一两天都要去王有余家,关心他的生活,甚至将王有余的吃水问题全部“包干”。夏天,他将自家水龙头的水装进架子车,拉进王有余家,又一桶一桶灌进水瓮;冬天自家的水龙头冻住了,他就去村上的供水站拉水;自己赶集时候,总不忘带些新鲜蔬菜、日用品给王有余。
“去年8月连阴雨,长善连续给我送了十多天热馒头和蔬菜……”王有余一件件都记在心里:“长善对我的好几句话说不完,三天两头过来看我,问我缺啥要啥,我心里感激得很”
“雷锋”助“雷锋”,在乡间传开了。一些邻居也加入了进来,不时给王有余送些吃喝的东西。同村的王德俊说:“有余和长善都是乐于助人的人,作为邻居,我们也很受感动,大家都学着呢。”
“有时到街上赶集时,路上碰见本村村民,开车或者骑车的人都会把我载上一程。”王有余说,他很感激村里的邻居们。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灵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