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灵台新闻 > 正文

北张村脱贫的“牛”模式

来源:平凉日报 2016-06-08 17:4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郭海凤

地处灵台县上良镇北端的北张村142户人家,有64户是贫困户,贫困发生率达47.43%。“祖祖辈辈都穷,村里3300多亩耕地中仅400亩塬地,广种薄收,拿啥致富?”这曾经是全村人的困惑。

然而,北张村党支部一班人却能化劣势为优势,依托村里山地面积大、草场资源丰富的便利,带领群众靠养牛脱贫致富。

村支书姚军福是位资深“养牛达人”,自打包产到户从队里分得2头牛起,他家的牛圈便从未空过,5头、8头、13头……养牛规模越来越大,养殖品种从最初的秦川牛到西门达尔、南德温、秦宝黑牛,多年的养殖也让他逐渐熟悉肉牛的销售渠道,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买牛卖牛,找姚军福准没错。2013年,他投资600多万元建办了盛丰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想扩大养殖规模,更想带领全村人趟出一条致富新路子。

建场之初,村里有很多群众对养牛这件事还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人当着他的面直接说:“支书,铺这么大摊子可别赔了……”

老党员曹明礼算得上是个明白人,参观了几次支书家的养牛场后,给大伙说:“咱跟着支书干,他咋养咱咋养!”

这两年,村里的牛产业越来越红火,但看着大大小小的运牛车辆进出村子,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卖往山东、湖南,甚至有部分肉质好的直接走外贸销往海外。还有一部分等待观望的群众也坐不住了,开始着手建牛棚、买牛犊……去年,每户贫困户5万元的***贷款下来之后,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用这些钱买几头牛来养。

贫困户姚有存在村里其他人都住上新房子时,他们一家还借住在二哥家废弃的土坯房里,日子“难肠”得不知道往后该咋过,后来在姚军福的牛场打工时逐渐摸出了门道,他让姚军福在牛场帮他挑了几头顶好的南德温基础母牛回家饲养,冻配什么品种、喂什么饲料都完全按照牛场里的“新道道”来,姚军福整车往外卖牛的时候,他跟着卖上几头,效益倒还不错。

产业的发展,也赋予了姚军福双重身份,他既是村里的党组织负责人,也是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大伙儿谁家要买牛,只有拉着姚军福去帮着参谋才放心;母牛该怎么养、牛犊该怎么育肥,拿不准的要问问姚军福才觉得心里有底。在姚军福的带动下,村里人对科学养牛逐渐有了系统的掌握,每年春秋两季的动物防疫,圈舍的定期消毒,不用技术人员提醒,大伙自然都格外上心。

“现在村里户户都养牛,多的有七、八头,少的也有两、三头,这两年情况都好着呢。”姚军福说。如今,村里还注册成立了盛丰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30多户,姚军福任理事长,组织大家“抱团”发展。“就拿销售来说,客商来一趟,半挂车最少得有20多头才能装车,咱一家一户单打独斗肯定是不行的,卖给牛贩子又卖不上好价钱。”谈起专业合作社的好处,曹明礼老人滔滔不绝地说。

目前的北张村已培育产业大户9户,养牛586头,带动全村农户分散养殖肉牛380头。截至去年底,全村64户贫困户有57户已全面脱贫。不满足于现状的姚军福如今还打算再把摊子往大铺,目前他正在筹建一处占地30亩的肉牛繁育场。

“养牛效益好着呢,我从前年后季就开始养了,去年出栏了两头,再加上危旧房改造项目和扶贫资金的帮助终于住上新房了。”通过养牛致富的于凤英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拥抱清凉山水回归诗酒田园

...

灵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灵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门前修来致富路2016-06-20 17:46
电商进镇果菜出村2016-06-22 17:45
评论:(北张村脱贫的“牛”模式)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