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富强曹鹏伟
2013年是灵台县牛产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当年秦宝牧业落户灵台,为灵台的新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也就是在那一年,双联行动在陇原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灵台的牛产业和养牛户躬逢其盛,迎来了新的春天。在秦宝牧业灵台万头现代肉牛产业园总经理史文利看来,一个企业的发展,如果不能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那这个企业就不算一个成功的企业。
基于这一理念,史文利积极响应双联行动和脱贫攻坚行动号召,探索出了一条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搭接外部市场,乡村组织发动群众、推动抱团发展,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主体作用凸显的互动融合发展路子。
——“农户繁育、企业育肥”模式,由企业提供冻精,政府补贴冻精费用,面向养殖户免费开展秦宝牛冻配改良,以合同约定,产犊后由企业以高于市场20%的价格予以回收。在此基础上,政府、企业各再给农户补贴300元。由于收购价格高、中间环节少、政企补助多,每头犊牛农户可净增收2400元。
——“寄养代繁”模式,主要针对有养殖基础和技术但因肉牛品种不良导致效益不佳的贫困户,先由其申请3年期5万元小额贷款汇入合作社,合作社作为押金交秦宝牧业公司,由公司提供3头带犊良种母牛交农户寄养,产犊归贫困户所有。3年内,3头母牛可产犊6头,所产犊牛公司以高于市场价20%的标准全部收购,按每头7000元计,贫困户每年可增收1.4万元。
——“企业帮带”模式,主要针对无养殖基础和技术但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先由农户申请3年期5万元***贷款汇入合作社,合作社作为股金入股秦宝牧业公司,由公司按不低于8%的年收益分红,贫困户年收益可达4000元。在此基础上,把秦宝牧业灵台万头现代肉牛产业园作为实训基地,让贫困户带薪轮训,更新观念,提升技术,培养产业工人和职业农民。
“这个养殖场是2015年5月份开始投用的,去年11月和秦宝公司签订协议饲养了177头安格斯母牛,现在养了6个多月,牛犊基本上都已经产完,到今年11月份就可以交易,现在牛犊能够交易的是105头,每头牛能比普通牛多挣3000多元。”采访中一养殖场负责人柳峰说。
“在品种上,秦宝牧业采取投牛还犊模式和秦宝统一提供的冻精;在破解技术难题上,公司将对农民进行反复免费培训,培养懂技术,会养牛的职业农民;在破解市场散的问题上,由秦宝直接和农户签订协议,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钱统一收购,把牛贩子的利益链条彻底打破,保护了农民应有的收益。”灵台县分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杜晓荣说,“好品种、好饲料、好技术,缩短了养牛周期,通过这样的模式,把千万家农户带动了起来。
秦宝带来的3种发展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全县已有7家养殖合作社与秦宝公司签订“寄养代繁”协议,累计投放寄养母牛617头,实现增收317.5万元;1200户贫困户向公司交售肉牛1900头,实现增收456万元,户均3800元;秦宝公司向600户贫困户分红240万元,户均4000元,累计有604户贫困户因此脱贫,实现了企业层面培育市场、扩大基地,农户层面提升技能、增加收入,政府层面发展产业、推进脱贫的“三赢”局面。
先进的养牛技术,让灵台人对养牛情有独钟,富民富县的牛产业在灵台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如今,“牛经济”成为灵台经济的一张特殊名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日,记者获悉, 由皇甫谧文化交流协会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的39个大类390个商品、服务项目的“皇甫谧”商标,已全部获得通过,并注册成功。这意味着...
灵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