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鹏伟王富强
柏建军老人至今记得去年12月29日,城乡公交将黎家河村和县城的距离陡然拉近,他和老哥们王麦成等五个老人坐着这辆“头趟”车进县城逛了一圈。
“以前要去县城,先花30元雇车到镇上,再乘班车到县上,得两个小时;现在我们坐公交,40分钟就到了。”柏老汉说:“通车的头天,村里像过年一样。”
灵台县邵寨镇黎家河村距离镇街道8公里,距离塬面就多达5.7公里,全村仅700多人口,却分散在17个社、10多个山峁沟岔之上。全村耕地6156亩,川地仅有1600亩,群众收入主要是粮食作物种植和务工所得,是典型山区贫困村之一,最偏远的瓦社湾社直到2012年才通上电。
通车到县城,为黎家河村打开了接触“外界”的一扇窗户,***精准脱贫正在唤醒这片岑寂又贫困的土地。
7月3日,在黎家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现场,记者看见大型机械来往穿梭,建筑工人正在加班加点紧张施工,新家园已经初具雏形。
“盼新房盼了十多年,这下心里可算是踏实了!”正在工地上干活的田均军是黎家河社群众,他家的房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年久失修,雨天漏水。现在要建起“四拐二”(四室二厅一厨一卫)的新居,田均军难掩心里激动。
“我们村的房屋大多都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土坯房居多,房子漏水,院墙也倒了,大家对建设新居都有迫切的希望。”村支书王小明说,村里人住得很分散,每逢下雨天村里道路泥泞一片,村民几乎出不了门,如果遇到连阴雨,大伙出不去,只好取道陕西省麟游县河西乡,多走10多公里才能到镇上去。
邵寨镇党委书记张军宁告诉记者,黎家河村被列为全县***创建示范村后,为了彻底改变贫困现状,他们从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土地复垦项目、富民产业培育和通社道路砂化入手,共搬迁贫困户77户327人,栽植苹果树324亩,新建温棚牛舍4幢,养牛500头,砂化村社道路16.8公里。
“家乡环境变好了,我就想回来带动乡亲多找点致富门路。”黎家河村村民王小龙曾因村里太穷而外出创业,如今看见村里基础条件越来越好,他果断回乡,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养猪场,养殖生猪700多头。
随着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大山深处的黎家河村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小山村距离幸福生活越来越近。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