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柳娜
随着信用卡的普及,它成为有些人的犯罪工具。透支不还、诈骗,信用卡本身无错,错的是持有人骨子里的那份贪心。手里有张信用卡,关键时候能解燃眉之急,这是好事;可像下面案件中的3位主角,信用卡透支不还被追责,这就是一种悲哀了。
欠款屡催不还成恶意透支
2012年8月1日,刘某向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凉分行提供身份证、工资收入证明,申请办理了一张长城环球通个人银联金信用卡,信用额度是2万元。2012年10月31日起至2015年1月22日,刘某以取现、刷卡方式消费透支,欠本金1.96万元。经银行三次催收,刘某承诺于2016年6月还清本金利息,但催收后迟迟不见还款,2016年8月11日自首投案后,归还欠款1.8万元。
2013年6月,宋某向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凉分行办理了一张信用额度为2万元的信用卡,并向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凉分行提出汽车分期申请。获准后,宋某到平凉百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又刷卡15万元购买了一辆别克车。按约定,宋某自购车之日起每月16日前应还款4167元,三年内还清。但宋某还至2015年6月后,再未还款,欠银行本金、利息等共计7.32万元。经审讯,宋某对其涉嫌信用卡诈骗的事实供认不讳,并归还了银行欠款。
2014年4月6日,锁某持平凉宏图汽车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汽车订购协议及首付款收据,向中国银行申请分期购车申请,经审核后锁某的信用额度被提高至18.2万元。2014年4月11日,锁某持该信用卡购车,透支金额为18.2万元。按照约定,锁某应自2014年5月7日起每月归还分期款项5055元,三年还清。锁某自2014年5月7日开始至2014年8月7日连续拖欠四期款项,因锁某违反合同约定,不按期归还透支金额,透支本金14万余元。经审讯,锁某如实供述了恶意透支的犯罪事实,归还了银行欠款。
崆峒区经侦大队于近日连破这三起信用卡案件,为银行追回损失25万余元。目前上述三人均被取保候审,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之中。
恶意透支信用卡会蹲“班房”
信用卡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求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否则,就会违法甚至犯罪。崆峒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民警告诉记者,在已经破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案件中,大多数犯罪嫌疑人都是因不知道现行法律规定,以为信用卡透支,仅仅涉及与银行的债权债务纠纷。对此,民警特意指出,恶意透支信用卡,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据了解,国家对于信用卡犯罪的处罚是较严厉的,对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警方提醒市民,在使用信用卡时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理性消费,切不可盲目刷卡导致透支金额较大无法归还,更不可恶意透支。同时持卡人要保护好自己的信用卡信息,不用或废旧的银行卡不能随意丢弃,一旦遗失身份证、信用卡等,应及时办理挂失,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损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丁小凤)9月28日,“迎国庆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平凉市美术作品展在柳湖书院开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复兴在开幕式上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乔英、市政协副主...
平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