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成龙
本应是固定设置在路边的禁停标志,却被栽在一个水泥墩子里,毫无稳定性可言,斜倒在一旁——这是记者近日在中心城区圆通寺路东侧看到的一幕。
圆通寺路曾一度因乱停乱放等无序行为导致交通混乱,影响群众出行。为此本报曾多次进行过报道(2016年7月31日二版《早市“乱象”何时休?》、2016年8月31日三版《南山早市:想说爱你不容易》等)。随后,相关部门在这一路段安装了监控设备,并设立了禁停标志,使该路段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不知为何,仍有个别禁停标志被搁在人行道上,没有予以固定。
道路交通标志对规范车辆行驶,促进交通安全畅通意义重大,相关部门在该路段设置禁停标志,有利于治理交通乱象,保持道路通畅,方便群众出行,这本来是一件便民利民的好事,出发点毋庸置疑,但设置交通标志必须规范化操作,加以固定,决不能随意放置在路边不闻不问。
这种“站”都“站”不稳的禁停标志之所以能长时间出现在城区道路上,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够,宗旨意识不强。无论什么单位,对服务群众的好事都应该做到有板有眼,决不能因为懒惰懈怠而虎头蛇尾,留下“中梗阻”,使便民利民的好事打了折扣。
在平凉生活的人都清楚,受高空西风环流影响,平凉市刮风天气不少,刮大风也很常见。交通标志若不采取措施进行固定,一旦遇到大风天气,其危险性显而易见。作为通往南山公园的主要道路,圆通寺路人流车流较大,常有老人小孩路过,如果任由这种“站不稳”的禁停标志长期出现在路边,势必对过往行人和车辆造成安全隐患。
规范设置道路交通标志,事关群众出行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无论是从业务经验的判断上,还是从对工作质量的要求上,相关单位设置道路交通标志都应本着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的原则,对各类情况进行充分的预判,有效规避各类风险,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此外,那种虎头蛇尾的拖拉作风和站都站不稳的半成品标志,也与建设文明城市的要求格格不入,是城市文明形象的一道硬伤,亟待加以完善。
新闻推荐
平凉市针灸学会学术年会召开近日,平凉市针灸学会年度学术年会暨三阴穴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应用培训班在平凉市中医院召开。本届年会邀请多位省内中医专家就中医针灸界学术热点做主题报告,与会专家还就...
平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